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7成人不信陌生人"无须过度解读

发稿时间:2013-02-17 12:25:54 来源: 华龙网 中国青年网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看罢社科院的这份报告,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社会信任度下降的论断,估计多数人都颇有同感,深信不疑。广东“小悦悦事件” 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的行为;“南京彭宇案”引发的关于是乐于助人,还是肇事者的热议,确实让人见证了当今社会冷淡、漠然的一面。

  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社会信任度下降的现实,亦无须大惊小怪,过度解读。应该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由此引发的各类事件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发生频率很高。从历史地、发展地观点看待这个问题,社会转型期也是黄金发展期。因此,抱着客观地、理性地、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公众情绪,包括信任度下降这样的问题,越加显得尤为重要。毕竟,所谓社会信任度下降有着其多重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诱发因素。

  换个角度看待社会信任度下降的问题或许更有益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的多元化,公众的需求也会逐渐提高。社会信任度的下降,也从一个侧面验证和体现了公民素质的提高。在资讯高度发达,信息异常透明,科技日新月异,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对客观环境和生存状况包括社会诚信度会要求会越来越高,也更加挑剔。由此看来,这亦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毋容置疑,我们没有必要存有那么多的顾虑,对什么都将信将疑。还是对社会多一份信任,对周围的人和事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因为这样做,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好处。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依靠公共权力部门的提倡和引导,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从自我做起,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气氛,。

  唯有如此,才能抛却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怀疑,增强互信,促进社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责任编辑:毕德鹏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