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教师十大禁语难除应试教育痼疾

发稿时间:2015-09-03 10: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我省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9月2日《楚天都市报》)

  从此次公布的教师“十大禁语”来看,其中有不少的确是一些老师平时常常喜欢用的口头禅,比如“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不想听的可以睡觉”、“你要不想学就回去”等,不仅对学生充满了歧视、讽刺挖苦,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上进心,根本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禁止老师说这些“口头禅”,完全是对学生的一种善意保护,确实很有必要。

  不过,必须看到,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言语不当”这么简单。在应试教育作用下,老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仅表现得毫无耐心,而且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作出“三色作业本”、“绿领巾”等奇葩的评价,有的甚至对他们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使他们成为“后娘养的孩子”,丝毫体会不到教育的温暖、老师的关爱。

  换言之,在教育功利化、政绩化的驱使下,育人教育不仅早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鸡肋”,而且异化为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现在仅仅希望用教师“十大禁语”来补齐育人教育的短板,消除育人教育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的痼疾,显然是开错了药方。更重要的是,教师“十大禁语”本身也存在简单化、标签化、粗暴化的问题,现在用简单化、标签化、粗暴化的教师“十大禁语”来解决育人教育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的痼疾分明是病急乱投医,且再次落入了急功近利的窠臼,实不足取。

  到底该如何消除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育人教育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这一痼疾?笔者以为,教师“十大禁语”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警示,提醒老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应试教育痼疾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建立、完善教师育人教育考核、追责机制,将育人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挂起钩来,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老师教育学生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循循善诱,粗暴对待学生,就从严追责,从制度上倒逼教师切实做好育人工作。

  二是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机制。现在评价学生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用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这样就很容易使育人教育简单化、功利化。实际上,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着非常突出和优秀的表现,比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爱锻炼身体、会做家务、动手能力强等,但现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并不包括这些内容,如果建立一个多元的学生评价机制,那就会引导老师去发现所谓“差生”的优点,对学生作出实事求是、公正全面的评价,这样老师也就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更不会简单地给学生贴上这样或那样的奇葩标签,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育人教育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痼疾就完全可以消除了。(孟木二梓)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