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于历史的浩浩荡荡处,听得见悲鸣,才望得见远景。
昨天是甲午战争爆发122周年纪念日,也是我们的国耻日。122年前,丰岛海面上硝烟弥漫,日本军舰偷袭北洋舰队,发动了甲午战争。这是中国人无法忘记的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耻辱一笔。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悲壮!邓世昌、丁汝昌,一众爱国将士写下中华民族不屈抵抗的民族气节。屈辱!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把中华民族推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甲午海战彻底碎裂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战败的耻辱与愤怒,也彻底激活中华民族复兴图存的中国梦。在2016年的中国,回望这场痛感犹存的战役,我们依然有着深刻的感触、有着凛然的警觉。战争也好,发展也罢,都要有引擎般的核心力量,要有奔跑在历史正道上的光明“主义”。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海战之败,敌方坚船利炮固然是看得见的肇因,清廷人心涣散、腐朽溃败才是看不见的根源。
国家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是国民的安全底线。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大清帝国正处于史称“同光中兴”的“太平盛世”,加之“洋务运动”造成的繁荣表象,使清廷当局沉浸在感觉良好的沉醉状态。以下数字,足以窥见此次战争之悖谬——当时的人口:大清约43610万人,日本约6700万人;当时的军队,大清约100万人,日本约24万人;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63万多人,是日本的3倍。为什么会失败?说白了,一小众将士的英烈忠魂,也唤不回山河飘摇的烂醉不醒。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更是一方清醒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之中国海域,绝非122年前的黄海。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赢得民族解放、独立和尊严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现今,在中国梦的感召与激励之下,民族的百年夙愿与个体的人生梦想交融成澎湃的前行动能;醒狮般的中国人,在工业浪潮与信息高速的大路上,不忘国耻,戮力前行。正因如此,当南海仲裁案如跳梁小丑般粉墨登场,在122年后的今天,理性的愤怒与自强的声音,散发出内在的和平与正义能量。
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寸土不让;属于我们的领海,我们寸海必争。122年前国运衰落,清廷的豪言成了空话,122年后的今天,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敢轻视我们保卫祖产的决心与能力。
一个多世纪前,邓世昌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一个多世纪后,日本又跳出来,怂恿菲律宾单方面发起南海仲裁,以一个域外国家身份却想插手炒作南海,企图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外交部直斥道,“日本本就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国,还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更没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中国不是穷兵黩武的国家,这些年,军费增幅减少是板上钉钉的铁证,同时还要裁军30万。但,无论积贫积弱还是强大兴盛,中国从不是没有血性的国家,面对群狼环伺,中国会抱紧猎枪。眼下,2016年全国征兵工作即将从下月开始,男儿何不带吴钩,保家卫国忙?热血青年当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检阅与召唤。
千百年来,在苍茫的大海上,最不平静的是野心,最平静的却是波浪。军国主义的幽灵,霸权政治的野心,从来只会随时闪现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在我们坚守和平与发展意旨的时候,初心不忘、继续前行,任他东西南北风,只须谨记一点:中国的天地与海洋,早已非122年之前。(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