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40年后新唐山见证中国脊梁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07-27 08:4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嘉彦

  请再抚一遍地震纪念墙,感受一个个逝去生命的苍凉;请眺一眼唐山新城,体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雄壮。明天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逝去的亲人、同胞从不曾离我们远去,他们陪伴着我们,一起创造了新唐山的奇迹。

  时针倒转,1976年的7月28日,在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山河呜咽,草木同悲。那场地震史上罕见的灾难,24.2万人遇难,16.4万人重伤,百万级人口的唐山也在瞬间被夷为平地,地震后,有预言家称唐山将从地图上消失……然而,灾难并没有吓倒英雄的唐山人民,在痛苦与近乎绝望的艰难时刻,他们用信心支撑活下去的梦想,用双手锻造出重建家园的神奇力量,并在四十年的点滴累积中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昂起头颅的新唐山。

  灾难虽已远去,但“燕山泣泪、渤海悲歌”的悲恸画面却常留心间。难以想象,在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熟睡中的唐山人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离死别;无助的呐喊、呜咽的哭泣,夹杂着凄凄的夜雨,又该是怎样的一幅惨痛画面。站在今日的时间节点,当我们都静下心来去触摸和感应那悲痛的一瞬时,内心深处萌发出来的除了对大自然的变幻无常深深无奈外,更饱含着对自强不息的抗震精神的深深折服,它与当下社会的救灾精神一起,共同刻画出了我们今天纪念唐山大地震的恢弘画面与深刻内涵。

  灾难固然可怕,它毁灭我们的家园,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它却永远震不垮、压不倒我们面对困难时昂起的头颅与挺拔的脊梁,带不走、消不散我们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与必胜决心。数据显示,只十年时间,唐山从废墟中站了起来,其重建速度之快、成果之突出,不但让国人为之惊讶,甚至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的最高褒扬……

  “四十年来重建路,南湖奏凯现辉煌”。这现实的写照也正是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形成的“休戚与共、患难同当”抗震精神的真实投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精神信仰的有力指引,已然被毁灭的唐山才可能在这样的逆境中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前进力量,并为伟大的抗震精神书写出一曲华丽而动听的人间赞歌,这其实也是我们今天的纪念最该秉承的核心内容。

  纪念唐山大地震,要铭记救灾过程中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与科学规划。无论是四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还是八年前汶川特大地震,抑或是今年开挂肆虐的洪涝灾害,党和国家的及时处置与科学救助,无不再一次证明我国的救灾机制是有效的。党和国家是我们抗震救灾、抗洪救灾背后强大的后盾,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纪念不是为了重提悲痛,也并非是想在这抗洪的特殊关头为抗震精神贴上“膜拜”的标签,纪念的真正目的,乃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基础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付之于圆梦行动。唐山大地震这么多年来,全国各地的民众来到唐山,感悟抗震精神,矢志爱国圆梦。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而这,又何尝不是今天我们纪念唐山大地震的又一目的。(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嘉彦)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