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霸的考试之惑”该怎么解答?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05-24 08:0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一则名为“‘学霸’的考试之惑”的新闻勾起了众多80后、90后的校园回忆:兰州交通大学3名本科生写给校长和教务长3封建议信,直言“部分课程考试题型单一、试题过于简单”“考题与往年重复率高”“部分学生考前突击得高分影响公平”“部分通识课授课方式传统”……以前我们对之已经习以为常,今天才仿佛觉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尽管“考题难度低”的判断有主观臆断之嫌,但不可否认,三名大学生反映的问题是的确存在的,且在高校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划重点、突击备考、熬夜背考点……需要平时积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期末考试变成了一场单纯考验短期记忆力的比拼,这样的大学经历试问谁没有?如此情况下,就出现了“学渣”平时学习不投入也能过关、甚至还能得高分;“学霸”平时从不落课,笔记记得又认真,考试却也没高出多少的“怪现状”。“就知道上自习,有什么用啊,成绩也不比我强”,这样轻视勤奋的言行出现也是必然的。

  一些学生不想太辛苦,某些老师也乐于跟学生“搞好关系”,乐于班上分数都高,脸上有光,于是一拍即合,皆大欢喜。但却在考试分数与奖学金等荣誉挂钩的现状下,留给了公平一地鸡毛。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个期末考恰恰暴露出现今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高校教师不愿在教授课程、启发学生思考上耗费更多的精力,仅靠刚飞出高中“鸟笼”的大学生“自律自学”。同时,经受了高中三年艰苦奋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大学是来享受”的误解,“平常散漫,考前突击”又助长着学生“混日子”的心态。不肯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教师加上“混日子”的学生,如何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只是对知识抱着“你好我好”的心态糊弄过去,又拿什么去回答“钱学森之问”?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教育家蔡元培也曾批判过这种现象。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需要苦心孤诣,需要枯坐冷板凳的钻研方能攀登知识高峰。高中难读,大学也不能放松。作为公认的教育强国,美国本科难毕业,“宽进严出”是闻名世界的。美国高校本科毕业率超低(只有57.3%),大学生的“学习量”、“负荷量”超大,“分数挂帅”现象比我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的高校教育无疑对我们有着启发意义。“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别让奋斗断篇,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中国人口多、人手多,现在正转变成人才多。建设制造业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是基础。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目标和使命呼唤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上付出更多心血,呼唤青年人在学校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李晓伟)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