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青少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王海

发稿时间:2014-12-05 17:0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关注‘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事件’”系列评论③

       泸州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眼下最要紧的,是防范这起公共事件可能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的模仿效应。现在正处在高危期。

  这才短短几天,网上已经又曝出了好几起直播自杀事件。这是余波。事后证明,其中大部分都是恶作剧。假的多了,很可能导致各方放松警惕,甚至心生抗拒。

  网络世界尽管假假真真,难以分辨,但警方等公共服务机构,绝对不能放松警惕,产生懈怠。因为青少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社会可以承受所谓的“资源浪费”,但我们不能承受因为犹疑而不尽力挽救人命。一旦收到青少年生命告急的信号,施救者尤其是警方绝不能“两手准备”,否则就叫渎职。

  12月1日,也就是泸州少年自杀的第二天,大同一网友在微博发帖声称要自杀。帖子被网友关注,也引起了公安部和山西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大同警方多警种联合行动,于次日凌晨将这名网友解救。

  这显然是对泸州少年自杀事件的模仿,并且是来真的,主角也是19岁。显然,警方的重视程度不同,事件的结果就不同。如果泸州事件也能如此,少年应该不至于死。

  大同事件只是个案,不可能什么事都惊动公安部。我国每年有15万名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关于警方如何处置网络自杀信息的报警,必须建立一套应急响应机制。从收到信号到成功解救或警报解除,应有规范动作和程序,以规避主观造成的判断失误。我们呼吁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明年两会上就此提出建议或者提案。

  《狼来了》的故事,是教育孩子的。但是,对于成人社会和国家机器来说,即便此前发生过100次“狼来了”,第101次我们也必须扛着铁锹锄头赶过去。

  绝不能轻言“浪费警力”,也不能说“要死挡不住”,更不能说“死不足惜”。青少年心智不熟,青春期危机四伏,挽救一个孩子,就不仅挽救一个家庭,而且可以避免无法估量的大面积心灵伤害。任何社会,都首先要对孩子负责。

  我们慎重对待每一条青少年自杀警报的同时,也决不能再容忍任何一起恶意炒作。一旦发现,必须严惩。如果现行的法律太过宽松,那就考虑修改,甚至很有必要为此专门立法。 (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王海)

关注‘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事件’”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少年直播自杀,谁在叫好?

二、中青网评:少年自杀事件应启动问责

责任编辑:褚津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