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读懂群众内心的讲话最有力

发稿时间:2012-11-16 08:1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委见面会上的一番话,让所有人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这篇可视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施政纲领”的讲话,没有大的政治口号,没有高深的理论表述,二十多分钟下来,全是唠家常一样的简简单单、实实在在。

  这样的讲话,老百姓最喜欢;而其中最触动人心的,无疑是这句:“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如此浅显,却又如此触动人心,是因为话里写满了群众所有的真需要。最近这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进入了各种矛盾的高发期: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效率和公平,这些要素之间往往发生冲突,有时候难免拿捏不准,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群众抱怨已久的“买房难、读书难、就医难”,比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比如社会公平问题,都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应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受大打折扣。甚至一段时期以来,大家连幸福究竟是什么似乎一时也搞不清楚。结果,很多人对发展本身的意义都产生了怀疑--GDP增了,城市大了,楼变高了,人有钱了,幸福却不知道在哪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幸福”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词,很多人开始找寻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尽管简单,却触动了群众的内心,点燃了群众的期盼。因为他具体生动的描述了幸福社会的面貌:其一,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以工作、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居住与环境为主要指标的综合体系;其二,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个人辛勤劳动创造的;其三,只有万众一心、共同富裕的社会才是一个幸福的社会。

  这番话,正是对群众最为朴实也最为贴心的理解。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环境,把群众需要解决的难题一项项列出来,不回避,不绕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其自身使命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对人民群众既具体又庄严的承诺。
  党从诞生起,就一向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正因为此,才有无数的穷人去参加红军,才有国共合作八年抗战,才有百万小推车推赢了三大战役。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并不是全部。只有让人民幸福,发展才有意义;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孩子就是未来,对他们的期盼,是对群众心声的理解,是对幸福的解读,是对科学发展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不长,但每一句话都很具体,每一句话都很有分量。这并不仅仅是讲话风格的转变,而是真正读懂了老百姓的需要。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环境,以及孩子的成长,幸福如此具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值得期待!(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