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今日话题 >>  正文

打假无关正义——王海堕落了?

发稿时间:2015-03-25 19: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职业打假人采取“故意设套”,并以娴熟的打假技巧,既让制假售假者防不胜防,也足以让他们痛得“肝肠欲断”,有时甚至不得不“打掉牙齿往肚里咽”。职业打假对制假售假行为“整治”,从某方面看,不但让普通消费者感到“大快人心”,对遏制市场制假售假行为确实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正如王海所言: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

  职业打假人只是将打假作为一种赚钱手段,真正目的是利用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迫使制假售假者“花钱消灾”,所谓的打假实质上是“假打”,甚至不排除有制假售假企业花钱买通职业打假人不再为难自己,进而变本加厉的制假售假。

  而事实上职业打假人所做的也就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在对某个企业商家打假赚到钱之后,便更换目标或换个地方继续打假赚钱,至于被打过假的企业商家是否再继续制假售假,没有职业打假人再去“找后账”。这就可以看出,职业打假人实际上制假售假的“寄生”,甚至是“利益共同体”。

  【详细】

  固然,纯正的职业打假人,也就是只关正义无关经济利益等的职业打假人,往往很高尚也令人敬佩,深得人们的欢迎。但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是,打假需要成本,固定证据开支、车马费、诉讼费、打假人日常生活养家开支等,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要。如此,单纯正义的职业打假,作为个人做一件两件或短时间内似乎可以,但长时间显然是几乎没有人能够承受之重。

  更重要的是,职业打假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和正义的问题,很多时候往往也意味着把生命置于危险的境地。为了使造假不被发现、不被打击,很多时候造假者对打假者、揭露造假的人,是以命相搏的。这样,没有更多依靠(如团队运作)的打假也是难以长久和进行下去的。

  也就是说,社会职业打假要想长久进行下去,打假人不但面临着现实的各种直接费用开支的瓶颈,更面临着深层次的保护自我人身等安全的严峻考验。而这些,亟需要职业打假走出一条既能把假长时间打下去且确保相关人身等安全,又客观上起到有效打击假冒伪劣的路径或办法。这个时候,打假商业化或许就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详细】 

  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费者和打假部门都对假冒伪劣熟视无睹、睁只眼闭只眼。正因如此,王海变身“打假老板”现实意义重大:一方面是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疾,誓与假冒伪劣死磕到底;另一方面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谁对假冒伪劣听之任之,就是对假冒伪劣的怂恿和支持。

  王海变身“打假老板”,不管是以打假还是以赚钱为目的,只要其打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都是应该受到保护和敬仰的。只有当假冒伪劣彻底退出市场、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维权制度形成并得到强力执行时,王海才能从“打假老板”转身转型。而在今天,人们需要王海,社会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详细】

  职业打假人越多,反证着假货越泛滥,而要净化市场环境,最终靠的还是行政部门和广大消费者。而现实呢?本该由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消费者来做的事情,却让职业打假人这一小部分人做了,而且还一个个都做成了名人,甚至是“英雄”、“斗士”,而王海,也将“打假”这个职业做了整整二十年。这不正是一种悲哀吗?

  职业打假人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高,反证着监管机构的失职,以及广大消费者维权意识的缺失。比起关注王海打假的传奇故事,更应该关注并期待的,是如何才能让王海们消失,让市场上“无假可打”。

  【详细】 

  王海目前的商业化运作职业打假,其实是把我国的职业打假向纵深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是一个某种程度上很值得推广的模式。

  一个需要理清的前提是,目前我国假冒伪劣可谓无处不在。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现在还需要大力打假。公民单个维权、职能部门打假、律师打假等其它单纯正义的职业打假的存在,构成了一个立体全方位的有效打假力量,都需要都不可或缺。

  无疑,王海的商业化运作职业打假正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一方面,王海商业化打假在并不违法的前提下,让造假者付出了代价,打击了假冒伪劣者的造假气焰;另一方面,合理的打假维权收益不仅维持了自身的经济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持和组织起更多的打假力量和团队,加入到更大范围更持久的打假当中来;再一方面,对社会大众来说,这样的打假不但与自己没有直接的损害,而且还在这些职业打假人(团队)的努力下,假冒伪劣有所减少、逐步减弱,间接享受了职业打假带来的清明消费环境。

  就这些而言,王海职业打假的商业化运作,无疑是把初期的纯正义职业打假,向可持续健康的道路上深深推进了一步,开辟了职业打假的新局面。 

  【详细】

  王海直言:打假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

  面对王海此番表白,想必曾经或者仍然追捧、点赞“打假英雄”者会感到有些失望或不堪,不过,一方面,法无禁止即可为,王海打假赚钱不违法;另一方面,作为公民一员,从道德层面可以挺身而出,做一个“打假斗士”,法律层面却没有天然的打假义务,因而无论他是“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还是“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显然都无可厚非。

  指望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王海式打假”遏制假货泛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说捍卫市场正义,现实可能性无疑要打个很大的问号。低于30万元“起步价”不屑打,岂非让很多“苍蝇”吃下定心丸?按照法律规定,遇到假冒伪劣消费者可获三倍赔偿,王海通过商业化运作可索赔万倍,私下达成“和解”而“放虎归山”,相反可能令其变本加厉以赚回“被打假”的损失。 

  【详细】

  实际上,职业打假人行为既不符合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更有悖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首先,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进而以“受害者”的身份按照法律条款进行盈利性索赔,其本身就不是一种光彩的“美德”,而从细节上来看,尽管企业商家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确属违法,而职业打假人“冒充”消费者知假买假进而索赔,尽管本身不违法,本质上却是一种“以暴制暴”,更不是值得提倡的消费维权方式,其职业的灰色属性不仅显而易见,也不能予以忽视。 

  【详细】

  王海的打假是对制假贩假行为的一种有效遏制,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正当行为,既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相应的赔偿,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接受。

  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因为处于市场初级阶段,也暴露出很多棘手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商家缺少诚信,制假造假泛滥。为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经营,政府和媒体曾经举办过一系列的管理与监督活动。如1991年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以及1992年人民日报的质量万里行。这些节目和系列报道的诞生,充分说明当时假冒伪劣产品的严重性,以及对其治理的必要性。既然如此,刁民王海的出现,无疑可以为整体的打假活动“锦上添花”。 

  【详细】 

  目前我国假冒伪劣可谓无处不在。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现在还需要大力打假。公民单个维权、职能部门打假、律师打假等其它单纯正义的职业打假的存在,构成了一个立体全方位的有效打假力量,这些都是需要的。

  问题是,公民单个维权打假,一是效果、力量有限,二是真正把打假进行到底的寥寥无几,且目的只限于自个权益的保障,与社会众多假冒伪劣的消除而言,作用有限甚至可以忽略;职能部门专职打假,众所周知的是效果不算太给力,这与他们打假的意愿、能力有关,也与假冒伪劣泛滥难以有效顾及也有关系。这种情况下,职业打假人的出现,而且持久的存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内打假补充,无可非议。 

  【详细】

  随着3.15前后消费维权话题的变热,不少地方工商等相关部门,对于职业打假人多持以肯定甚至赞扬态度,甚至将其誉为政府打假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有益补充,实际上职业打假人与政府部门的监管打假不仅有本质的不同,更不能将职业打假视作政府市场监管的一个补充,职业打假的目的就是赚钱,他不但对政府市场监管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消解政府监管的权威。

  而且职业打假的维权非但不能促进正常消费维权,有可能会还增加消费维权难度,促使某些不法企业商家“选择性”对待消费维权行为。另外,职业打假的“兴起”,给这个社会价值观造成的扭曲和负面影响更不可低估,法律“默认”职业打假,并不意味着就是支持。

  【详细】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