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6日至24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举行。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推动形成了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中国,在全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生产力,用多元方式形成了资源配置模式,并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主导性作用。这张无远弗届的网,丰富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推动着社会生产新变革,也同时给治理者提出了从虚拟跨越到现实的新课题。其中,网络安全,以毫无争议的权重,成为最为核心的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就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网络安全的题中之义。
此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举行,就是为了深入宣传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国家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法规制度、技术创新、标准规范、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多管齐下的语境中,就是为在各个方面加强网民的网络素养,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在网络所造就的权利与义务、个人与整体、虚拟和现实等多维度模糊的空间中,青年群体因为接触新事物的“先发优势”,成为与网络最为近距离的族群。据权威调查表明,当代青年获取的90%的社会有效信息来源于网络新媒体,20至29岁的青年几乎全部上网。青年群体“全民皆网”,并产生频繁的网络行为,直接加大了这个群体的网络安全的复杂性。同时,青年群体把生活、工作、学习等诸多习惯连接至网上,在自身经验尚未能厘清和分辨良莠不齐的网络生态时,很可能因此让自己成为被狩猎的“羔羊”。
盗取虚拟账号进行“熟人欺诈”、伪装正规公司进行传销诱导、通过视频直播传播不良信息……从中可以窥见,网络安全危机,不止是见于大众的密码被盗之NFC支付安全、主页被黑的wifi路由器安全,更可能的情况是,年轻人想通过网络这一工具形成螺旋向上的态势,以便让生活更美好,但事与愿违,甚至走向极端。这也赋予人们深刻的启示——维护网络安全,要不得“我不至于那么倒霉”的集体无意识,事不关己或是各自为战,看起来是把自己“远在天边”了,但最终的受害,很可能是“近在眼前”。
身处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可避免地是要把网络作为自我提升、打开上升渠道的重要工具,而要把这个功能落实好,网络安全的支撑最为关键。这应该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感知度,它呼唤全社会形成一个防守的矩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从宏观上看,“两个一百年”是每个青年都要参与的时代进程,这关乎到国家的升腾,也映射到自己的人生升华。而在这个砥砺前行的过程中,网络必然是让青年才能发挥的基本途径之一。网络安全所凸显出的与青年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意境。也正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初衷所在。对国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加大对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已是时不我待。(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