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它不仅关乎着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望。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相关举措作出了部署。会议着重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00%。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该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看,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意义深远。它能够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其家庭经济状况、地域差异如何,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地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本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免费学前教育能够有效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千头万绪的事,它并非能一蹴而就,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财政投入是首要问题。免费学前教育的实现,必然要确保学前教育经费能够按时足额拨付。本次会议也强调,“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免费学前教育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持续“输血”,而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才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
政策落地,还需直面“人”的问题。相比于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待遇相对偏低,导致队伍流动性大、专业性较弱。免费学前教育若想提质,必须同步改善幼师薪酬和职业发展空间。本次会议指出,“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可谓切中肯綮。免费的教育不等于“低质”的教育,相反,应以此为契机,着手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
从更大视野看,免费学前教育不仅是教育政策,更是人口发展战略的一环。当前,育儿成本高是抑制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降低学前教育的支出成本,实则是在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铺路。但需注意的是,政策推进需循序渐进,在试点中完善细节,避免一刀切让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了轨、变了味。因此,本次会议也重点强调,“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对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我们必须深悟这一举措的时代意义,主动迎击落地过程中的重重考验,让政策从宏观擘画化作生动实践。唯有如此,方能让每个孩子都在优质学前教育的沃土上舒展枝叶,让政策蓝图真正蜕变为暖民心的实惠。相信,当免费学前教育的温暖呵护每个稚嫩的成长轨迹,更能持续为民族复兴锻造人才之柱、汇聚前行之力。(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