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始终是全球化正确进程的坚定引领者。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看,发展与停滞是客观存在的两种现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遇到的挫折,固然有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但是,从更大程度上讲,造成全球化曲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国家在很长时间里试图把全球化作为实现一己之私的工具,试图把全球化当作输出自己“模式”的载体,试图把全球化当作少数人发财致富的捷径。由此,带来了世界经济地区和各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带来了本国贫富差距拉大、民众怨声载道的社会现象,也带来了一些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怀疑,乃至反对的声音。但是,从长远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从APEC的实践看,开放始终是是亚太经济发展的生命线。20多年来,APEC坚持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贸易量年均增长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两倍多,为亚太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动力。APEC的发展经验证明,在全球化和区域贸易安排中,必须解决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等挑战,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共赢原则,必须走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区域合作框架的路子,封闭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确选择,也有违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历史表明,搞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8年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在利马发出反对保护主义的一致声音。两年前,我们在北京庄严重申,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在当前亚太发展的关键当口,我们要携手合作、促进共赢,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困难停下脚步,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注重同各自发展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我们要用行动向世界宣示,亚太对经济全球化决心不变、信心不减”。当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予新的内涵。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期,亚太取得的发展成就同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同时,全球化也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新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习近平主席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阐述,切中了过去全球化进程中的弊端。这个“中国药方”将使全球化在正确的轨道上,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三、中国始终是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坚定推进者。亚太自贸区设想最早于2004年由工商界代表提议,后经领导人峰会多次讨论,2010年曾取得较大的进展,当年领导人宣言附件明确提出三大机制作为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的有效路径。亚太经济一体化作为APEC的宗旨,反映的是亚太地区成员的共同呼声。APEC围绕自贸区建设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在贸易投资便利化、通过合作提升成员市场开放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形成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自贸区安排,为不同类型的成员之间开展自贸区谈判创造了经验和借鉴,2014年的APEC高官会已就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完成了相关工作,北京APEC领导人峰会也将亚太自贸区列为峰会的三大议题之一,并形成了诸多共识。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是事关亚太长远繁荣的战略举措,是“亚太经合组织之梦”。中国政府在坚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亚太开放型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为在重振贸易和投资的引擎作用、增强自由贸易安排开放性和包容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方面做出了持续的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两年前,我们在北京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集体战略研究顺利完成,标志着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步入新阶段。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并非易事,需要长期努力。我们要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把开放型亚太经济水平推向新高度”。我们相信,凭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韧劲,中国政府和APEC成员一定会在开放型亚太经济建设中“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四、中国始终是互联互通的坚定实践者。互联互通是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联动发展的基础前提。国外有学者更是进一步指出,“互联互通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互联互通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长足进展,从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中国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并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 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 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习近平主席在利马APEC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欢迎各方参与到合作中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同时,习主席也敞开怀抱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推动建立覆盖整个亚太的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今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隔8年重回拉美举行,我们要把握这一契机,推动太平洋两岸互联互通建设彼此对接,在更广范围内辐射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制定的互联互通蓝图,完善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架构,确保2025年实现全面联接的目标”。三年多来,“一带一路”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代表了全球经济合作的新趋势,获得了广泛国际共识,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在此次利马APEC会议之后,“一带一路”所代表的互联互通精神,不但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也将成为跨太平洋的宏大倡议,也必将一并惠及拉美地区的广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