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教师发红包”的有限进步与无限期待

发稿时间:2015-10-27 08: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焦世奇的这个“新招”,让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10月26日《扬子晚报》)

  作为一种社会联结手段,“微信抢红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互动。在通常情况下,微信是一个发展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场所,是一种私人关系;然而,“教师发红包”则是一种公共关系,将其作为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具。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教师发红包”不可避免会引发观点碰撞。

  在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下,一些教师在课堂外忙得不亦乐乎,在课堂教学上却没有投入足够的心思和精力。“教师发红包”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创新——在信息技术幅度跨越式发展的当下,社会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大量的“知识拷贝型”人才,而是更多地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性化、创新型人才;这一切,都在倒逼高校的课堂教学实现结构性、革命性变化。

  翘课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也好,课堂“低头族”随处可见也罢,当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他们便“用脚投票”。身处变革时代,如果高校教师依然在陈词滥调中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自然难以“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

  “教师发红包”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对那些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上课认真的同学“另眼相看”,有助于破解“搭便车困境”,提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只不过,“教师发红包”治标不治本,即使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也难以从根本上改进课堂教学。当学生们失去了新鲜感,当教师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发红包”难免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尬尴境地。

  课堂教学要想赢得大学生的喜爱,不仅需要教师的尽职尽责,也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以及学校在环境创新、模式创新、评级创新、资源建设创新等方面的支撑。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发红包”的个体救赎,却不从根本上改善生存生态,课堂教学就会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发红包”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个体善意,更需要系统的、综合性的教育转型与创新。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不会为学生逃课发愁、犯难。(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