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被“教育潜规则”牵着鼻子走的悲哀

八条"潜规则",条条闹人心

发稿时间:2009-11-02 10: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譬如择校费名亡实存,奥数出现各种变相,禁止以升学率排名,各校却以此争第一,禁止有偿家教,却互换学生继续教等。(11月1日《楚天金报》)

  择校、择校费、奥数、升学率、重点班、违规补课、有偿家教、培训班等八条“潜规则”,可以说条条让人闹心,件件让人操心。

  对这些顽症,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不可谓不重视,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曾经做出过明确要求,不得以分数论“英雄”、禁止跨地区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借口举办各种培训班等等,此后,又通过立法、出台文件、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整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等各种手段、各种办法,对这些现象进行控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不仅如此,这些顽症还有泛滥严重之势。

  那么,为什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清理整顿、法律禁止、纪律要求、问题查处,这些问题却屡禁不止、不断泛滥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利益。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才出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现象的。这些“潜规则”,几乎没有一项不在蚕食着他们的利益,侵犯着他们的权益。但是,他们已经被这些“潜规则”所绑架,为了一份教育上的公平,一份应该获得的权利,不得不被这些“潜规则”牵着鼻子走,。

  被教育“潜规则”牵着鼻子走的,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老百姓的利益,还有尊严、公平、正义、法律、道德、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等。

  我们说,教育资源应该象阳光、空气一样,给每一个人以公平、平等、公正的享受机会、享受条件、享受环境。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相反,如果教育资源完全被利益所控制、权力所操纵,那么,教育事业就很难在一块干净、整洁、美丽的土壤中发展,社会的教育天平就会被打破,“法官的儿子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是强盗”的不正常现象就会发生。而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正在被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所控制、所蚕食。

  我们注意到,困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各种“潜规则”,近年来,虽然不再象过去那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但是,却更加伤害老百姓的自尊与尊严。以择校费为例,过去,择校费是明目张胆地收取,现在,却挂上了一个家长“自愿”的招牌,每个收取择校费的学校,都要求家长必须承诺“自愿赞助”、“自愿交纳”,否则,就不同意择校。这种“被自愿”的现象,岂不比明目张胆地收取择校费更加可恶、更加令人难以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上的这些“潜规则”,虽然产生的主体都是学校和教师,但是,我们却没有理由都把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因为,很多问题的发生,也是学校和教师所左右不了的。如不能择校和收取择校费,但是,却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分,却把学校象宾馆、饭店一样分成了等级;不能以分数论“英雄”,每年的教学考核中,却在不停地排位,职称评定、先进评比等也要按升学率、分数为准,每年的所谓高考状元、升学率排行榜等,也在逼迫着学校、教师必须把“分数”作为最高目标;不要奥数、不要课外辅导等,但是,在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中,却有各种各样的加分,那么,又怎能不举办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呢?又怎能没有课外培训呢?

  有人说,教育上的“潜规则”是最大的毒瘤、最大的腐败,这话虽然十分苛刻,却也不无道理。因为,如果教育被各种各样的利益所控制,伤害的不仅仅是家长和学生,而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希望和复兴。中国要强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教育事业不发展,就永远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所以,净化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让教育事业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而要真正找到教育的真谛,消除教育上的各种“潜规则”,加快教育改革,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可能是最迫切、最急需的一项工作。(谭浩俊)

责任编辑:廖洁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