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15日通报,48岁的陕西籍电影导演王某某因嫖娼被抓获。知情人证实,警方通报中的“王某某”即为导演过《白鹿原》等电影作品的王全安。(9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有人涉赌、有人涉毒、有人涉黄,还有人既涉赌又涉黄,或者是既涉毒又涉黄,一时之间,国内娱乐圈被种种丑闻所笼罩,让人一时看到它堕落的底线在哪里。过去人们通过媒体的娱乐版面、网络的八卦新闻,也知道娱乐圈很乱,甚至说很烂,但没有想到会乱到这种程度,烂到这种地步。
客观地说,普通人涉黄、涉毒、涉赌的现象要比名人明星多得多,但公众之所以对名人明星的绯闻丑闻更加关注,就因为他们是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而既然成为了公众人物,他们通过社会的“眼球效应”获得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名和利,那么就理应承担更大的公共责任。尤其是对于一些偶像级名人明星来说,拥趸无数,粉丝众多,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容易引发拥趸粉丝们的学习与模仿,所以我们才期待他们能够成为这个社会的模范与榜样,成为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但是近期名人明星的密集“落马”,让人明白所谓模范、榜样、正能量,也许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部分名人明星,享受了身为公众人物所带来的名和利,但是却不愿意承担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成为了这个社会的“反面榜样”“负面人物”。 “不违法,不违德”,这既是社会的底线,也是娱乐圈的底线,当然也是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底线。
而从最近凡事的这些大小名人明星来看,他们恰恰没有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对此,我们呼吁这些公众人物要加强道德自律,不要辜负了观众尤其是粉丝们的厚爱。这种呼吁当然没错,对部分艺人也有用,但是对于本身道德就有瑕疵,甚至有很大道德缺陷的人来说,仅仅是道德呼吁有用吗?如果有用的话,黄海波前几个月涉黄被抓,王全安为何又步其后尘?为什么李代沫刚刚因为涉毒被判刑,房祖名、柯震东又前赴后继?
这足以说明,道德呼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打蛇还是要打七寸。这些公众人物的“七寸”就在于他们的演艺事业,不管是赌,毒还是黄,都称得上是“高消费”,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正是因为他们在演艺事业上的顺风顺水,给他们参与“黄赌毒”提供了财力支持或便利条件。那么只要他们演艺事业遭遇挫败,没有了这么高的丰厚收入,自然也就没有了参与“黄赌毒”的资本。所以要说自律,不仅仅是名人明星的自律,而应该是行业的自律,也就是对这些犯事明星采取“零容忍”政策,拒绝他们拍戏,不邀请他们参加商业活动,不请他们进行商业代言,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有效的惩戒,并且才能对其他名人明星起到警示作用,唤起公众人物内心的“底线意识”。(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