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阿Q正传》不能“删”

发稿时间:2010-09-13 13: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又比如关于赵老太爷的“不准革命”。动辄“关掉”,已成现在决不罕见的事儿。你说过一句要跟我打官司吗?可以十年不让你“出镜”;你对我一言不逊么?可以联起手来“灭掉你”!除了恃权而行之外,当然还有“群体暴力”,一旦“曝光”,便要口诛笔伐、口水淹没,有谁能让受批评者作一点申辩,又有谁听一听他的“委屈”呢?至于做错一事,便万劫不复,说错一言,就“不得翻身”,这类“赵老太爷风格”,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至于“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态,至于一旦“革命”,就要“手执钢鞭将你打”的梦想,至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种种精神束缚,在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是随眼可见——就说这几年的网络之上,在民主获得进步,自由得到张扬的同时,鲁迅先生笔下的“国民性”以及“精神创伤”,恐怕也暴露得更为强劲,看客之心理,围观之热闹,对隐私的热衷,对谣言的偏爱,脱口而出的“国骂”,加上老谱翻新的“义和拳”与语言暴力下的新“舆论一律”云云,千篇鲁迅杂文,早已一一针砭,一部《阿Q正传》,更是入木三分,就像昨天才写的那样。

  有人说鲁迅的作品是“投枪”,专门对着社会之弊,其实不然,《阿Q正传》更是一面镜子,从中照见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有人说鲁迅的作品是“匕首”,专门杀伤别人,其实也不然,《阿Q正传》就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也有人说鲁迅的作品“过时了”,那是90年前的中国,其实更不然,《阿Q正传》就是那么隽永和“当下”,中国并未“走出未庄”,我们每个今人的脑后,难道不是仍然拖着阿Q的辫子?这恐怕堪称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再造中最深沉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什么都可以“拿掉”,那么《阿Q正传》不要删,让我们的莘莘学子以及我们的家长们好好地再读它90年,好好地再照照这面镜子——从镜子里看出自己,从自己身上看出阿Q来。

  这篇小文说的,当然不是一篇名著要不要“撤出”教材的事儿。(凌河)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