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引领时代航向的精神旗帜。
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刻内涵
党的作风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风格,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表达。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传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又赋予“清正廉洁、务实担当、开拓创新”的时代内涵。中央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具体问题切入,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将作风建设具象为可执行、可监督的行为准则。其核心要义在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以作风“小事”撬动民心“大事”。
党的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从防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遏制“车轮上的铺张”,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善向好。
二、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党的作风建设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政治保障。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从脱贫攻坚的“悬崖村天梯”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科技创新的“卡脖子”攻关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攻坚克难的成效。正如
党的作风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仅有十年。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改革深水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以优良作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桎梏,让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聚焦于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核心任务。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党和国家事业进入关键阶段,作风建设总能成为破题开路的利器——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八项规定”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始终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旗帜。
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对公平、正义、廉洁、高效的要求更高。党的作风正是群众观察党和政府的“窗口”。优良的作风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在为人民服务,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感。反之,若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存在推诿扯皮、不作为的现象,群众合理诉求就难以得到解决,不仅会激化社会矛盾,还可能会削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正如
三、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以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四风”问题动态监测机制,运用大数据精准发现隐形变异问题;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作风表现纳入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深化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切实为干部松绑赋能。正如
以自我革命锤炼过硬作风。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示范效应。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将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同查同治,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重处理。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榜样事迹感召,推动形成“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的干事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作风建设承载着新的时代使命。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的“破题之举”到开展学习教育的“深化之策”,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推进到“三不腐”机制的系统构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正在书写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篇章。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作风建设智慧,在时代“大考”中淬炼政治本色,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持之以恒加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以好作风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征程上续写“中国之治”的时代华章。(张奎 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