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牢固树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底线思维

发稿时间:2019-01-25 10:19:00 作者:吴昊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角度,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工作对象要覆盖到全体青年。高校是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底线思维。

  一、充分认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基础性、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正是注重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保持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新形势下,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对象越来越多样,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一些学校内部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技术轻文化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生存在迷茫浮躁、急功近利、信仰迷失甚至信仰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抓制度完善,抓标准健全,抓关键环节,抓全面统筹,明确“项目书”,绘制“工程图”,系统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领导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要肩负把关定向的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把住办学方向这个生命线,确保不丢失根本、不长歪脖子树,真正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任务。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高校党委的领导地位不动摇。高校党委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在机制设计、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常抓不懈,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三、明确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

  做好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固封在学生工作部门,也不能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整合校内外的育人资源、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力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推进“三全育人”是教育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本质需要,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推进“三全育人”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学工部门“独唱”“独舞”到“领唱”“领舞”过程的转变,实现育人工作的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当前,“三全育人”的思想已经在各高校逐渐确立,但在“十大”育人中如何发力、如何协同配合、育人元素如何挖掘、育人功能如何发挥、激励保障机制如何建立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模糊,全员的育人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三全育人”的关键是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四、把握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力点

  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让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等明确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找准研究方向、掌握科学思维,得出合理的认识。二是必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三是必须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四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坚定“四个自信”,要通过教材、课堂、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忧患意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智慧,居安思危是历史昭示的重要经验。“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吴昊 重庆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