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一轮皓月升起,打一壶新酒,置一盘月饼,在他乡打拼的游子们,一起把和着漂泊在外的酸甜苦辣的乡愁,托付给皎皎的明月,托付给秋风,寄送给遥远的故乡和亲人。
中秋思乡,是不同历史时空下中国人共同的情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轮明月,一个佳节,见证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悲欢离合。曾经中秋,战乱不休,妻离子散,杜甫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被流放江州,物是人非,白居易喟叹“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曾经月下,与兄弟7年未见,苏轼长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时光流转,千年之后,中国人对中秋的情思、对故乡的眷恋,一如古人般缱绻情深。
那轮明月,永远是游子们的精神寄托。古时,没有公路、铁路,没有电话、互联网,于那些离乡做官、经商、求学的游子们而言,距离是难以解决的难题,思乡是无法排解的愁绪。现今,游子出门或求学、或追梦,很多人甚至走出了国门,去了遥远的异国他乡。虽然科技进步,“咫尺天涯”早已是“天涯咫尺”,但在青春奋斗的日子里,他们也默默地承受着那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独自抚平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伤痕。中秋月明,故乡,依旧是那最温情的家园;亲人,永远是最宁静的港湾。
不同于传统的乡土中国,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数以千万、数以亿计的游子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城市、来到了远方。“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每个青年人都成了一尾小鱼、一叶浮萍,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泊……“聚少离多”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亲情的常态,正如一首知名的歌曲所吟唱,如今我对自己故乡,像来往匆匆的过客。中秋佳节本是回归故乡、亲人团圆的日子,但终究败给现实的无奈,难敌人世的变幻。
然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男儿志在四方,复兴中的中国呼唤青年人放下“小确幸”,共同筑就属于国家的、民族的,也属于个人和家庭的中国梦。难以成全的亲情,当化为青春奋斗的动力;难以消解的思念,要激发出创新创业的信念。如此,才能不负少年游的雄心壮志,不负亲情所付出的牺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是新谷清香,是瓜果丰收,是桂花静落,是我们远离了的家乡和土地,是我们不能膝下尽孝的双亲。中秋思乡,是不忘我们的根,不忘来时的路和最初的梦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带着永恒的思念和亲人的祝福,青年游子们要奔向梦想的远方。(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李晓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