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秋看月: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09-14 11:1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丽

  三秋之半,名曰中秋,正值农业收获,又是风清月朗。中秋佳节,始于唐,盛于宋,延绵至今,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所有中华儿女寄托美好向往、或感时伤怀的节日,也是承载最深厚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家国情怀的日子。“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中华民族之血脉认同,中华儿女之感情充沛,最看中秋月明时。

  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这些习俗,是中国人的烙印,是中国人独有的美好。中秋月圆,寓意人圆、家圆,以及国圆。圆月之下,爱人之间,家人之间,亲友之间,浓烈的感情也借机涌流。出门在外的游子,借中秋寄托思念故乡之情,虽相隔千里,明月却让亲人之间彼此相通。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个中秋都不一样,每人眼里的月亮也不一样。因为,仰望天上之月,大家看到的却是各自心境的投影。在台湾火烧车事故中罹难的26位大陆游客,再也望不见故乡的明月。他们的亲人,今年这个中秋注定不一样。

  吟月是古人挚爱。迥异的时间地点,相似的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幽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有江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悟;有边关“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壮。倾泻而下的洁白月光,将人心照得通透,氤氲出更多读来感同身受的诗句,有的壮烈,有的满足,有的凄美,有的悲凉。

  月亮的故事常听常新。清凉如水的月光里,似乎抬头就能看到嫦娥仙子绰绰的人影,看到蟾宫清晰的轮廓,闻到浓甜的桂树飘香,触碰到那欢脱的玉兔。夜色如洗,抬眼所见便是心中所想。中秋节被国人寄予了太多的美好祈盼,家人团圆、爱情美满、生活幸福、收获成果,它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是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否中华儿女,不用滴血认亲,只需中秋对月。

  “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是以月来赞美人才。如今,“蟾宫折桂”一词仍被用来比喻考试得中。有时候月亮也是一种追求,《红楼梦》中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之说,曹操的《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他的雄心壮志表露无遗。在曹操眼里,月亮更似一个坚定的目标,完全熔铸在浓郁的壮怀激烈之中。

  仲秋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意味着收获。新谷登场瓜果丰收,新酒同时上市,苏东坡口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月饼也出炉。月饼和饺子、汤圆一样,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仪式感的食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都深受中国中秋文化的影响。韩国会举行祭祖仪式,传递回家团聚的主题;日本则称中秋为“观月宴”,举行庆祝活动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团圆、怀念、感恩、亲情、家国,中华文化向来愿意与全人类共享其美。

  任时空转换,永恒的是天上明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光不变,但月的内涵在变。古代传说嫦娥奔月,广寒宫是天上极美之地,也是寂寥之地。但古人绝不会想到,“嫦娥奔月”在人间已屡屡上演,中国“玉兔”也已嬉戏月宫。还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最快明天发射,中国人距离亲探“月宫”又近了一步。这是当代中华儿女写下的动人诗章。(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杨丽)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