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为巨晓林代表的“记者观”点赞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03-14 12: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丽

  每年两会,作为观察者、记录者、传声筒,记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台前是代表委员们的精彩亮相,而幕后却是记者们的“新闻大战”。记者耀眼光环的背后是鲜有人知的辛劳和汗水。在两会的这场战役中,记者们穿梭于每条过道,盘坐于每个角落,聚集于每个拥挤的人群,从一个分会场到另一个分会场,从一个发言人到另一个发言人,拿起紧握的妙笔,写下掷地有声的回应,扛起手中的设备,捕捉每一个瞬间的精彩。从清晨到夜晚,奋战半个月,是责任担当,更是职业信仰。默默付出的背后凝结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两会声音能够迅速全面地传递。

  1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接触网六段高级技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巨晓林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就感叹到:“我们代表的声音、会场的声音都需要记者去传播。也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的声音才能在报纸、网络等平台上传播,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两会上,最辛苦的就是记者,看到好多记者坐在地上,蹲在地上打字、看资料,中午也没有吃饭休息的场所,我们好多代表感到非常心疼。”

  “透明”的两会在记者手中呈现,而巨晓林代表的回答则使两会变得更有温度。没有回避,没有急躁,除了对记者的认可,更有对记者的尊重。他与其他代表“在会场中开辟专门区域,或摆置一些桌椅供记者工作、休息”的建议更是让两会记者心里萌生暖意,拉近了代表委员与记者的距离,使贴心地交流更顺畅,让两会声音传达得更好。巨晓林的“记者观”,基于尊重之上,而见效于民情民意、大政方针的上传下达,值得点赞!

  可遗憾的是,在代表委员回应上,每年两会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有些代表委员面对记者,或视而不见,沉默不语;或避恐不及,视之为洪水猛兽;更有甚者还贬低记者。躲避害怕的背后,或许有一定的原因。比如害怕记者断章取义,担心问题尖锐无法作答。但排斥记者,也就等于丢掉了自己会外发声发言的机会,丢掉了作为代表委员应有的态度和职责。

  代表委员们关注什么,普通群众能从两会中收获什么?正是记者,在两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展现会议盛况,解读国家政策,反映代表委员关注,传递百姓声音,记者的镜头与笔触价值千金。

  代表委员应从巨晓林的记者观中有所受益。主动接受采访,倾听了解百姓呼声,诚意“回馈”受众,满足大众知情权,亦是一种履职尽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就曾说,“记者的镜头背后是我们的公众、是国际社会,我们也希望各个代表团、希望代表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多接受采访。”

  两会之上,不论是地方大员部委高官,或是普通工人农民代表,都须拿出勇气亲近舆论,拿出智慧体现民意,用平等对话替代焦躁追问,用丰富信息击破曲解误读,让国策民意能够流畅转达,让自己履职尽责的情况为民众知晓。如此,两会声音才不会被束之高阁,才能更接地气。(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杨丽)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