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叶檀的一篇《从经济学角度谈春晚》让很多人大惑不解。文章以央视春晚来解释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如果真的从经济层面理解,那你就错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叶檀剑锋所指,是央视春晚上的正能量。“经济学角度解读”的包装下,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
央视春晚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如今,它成为一种约定的习俗,一种传承的文化。其承担着重要复杂的社会功能。春晚不能够被单纯看作精心炮制后推向特定市场的商品,只衡量其商业价值。商品海淘、产能过剩,是供需不匹配,药方是供给侧改革。然而,春晚是文艺,要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要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要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春晚决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追求单纯感官娱乐。
一部电影,观众可能不买账;一本书籍,读者可能不喜欢;一台春晚,又如何能让14亿观众都满意?观众吐槽很正常,但显然有人绑架了观众的吐槽,假装民意,然后在意识形态领域放暗箭。
春晚要想彰显时代,必须契合“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时代主题。节目符合所有人胃口那是完美,不符合观众需求的地方也很正常。如果非要用“金碧辉煌的垃圾也是垃圾”来否定,那只能说“挂着经济学解读外衣出现的胡说还是胡说”。
春晚吐槽本身就是一种互动和欢乐。以吐槽来概括所有市场需求显然有所偏失。笔者身边多数朋友尤其长辈都对这台春晚赞誉有加:每个节目都饱含正能量,更加期待未来的生活。央视春晚作为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央视春晚前途命运的关键。
叶女士擅长“经济学解读”,随便什么事都能拿来以经济专家的口吻解读一番。但把春晚拿来进行“经济学解读”,则是绑架行为——既绑架春晚,又绑架经济。看似谈经济,实际是对春晚正能量的攻击,是对弘扬中国精神的质疑,是对坚守中国道路的质疑。这绝不是一篇经济学小品,而是一篇意识形态檄文。(杨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