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今年高考生1000多名,获得体优生加分者高达87人,受到众多考生和学生家长的质疑。7月2日,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体育局和辽宁省监察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组织获得加分资格的高考体优生填写《考生申报体优生加分资格诚信承诺书》或《考生自愿放弃体优生加分资格申请书》,让考生自证真伪。(据7月4日《人民日报》)
让学生自证真伪这一招可谓立竿见影,据悉,辽宁省本溪市原有168名加分考生,有74人主动放弃加分,94人签订了《考生申报体优生加分资格诚信承诺书》。备受瞩目的本溪市高级中学原有87名加分体优生,其中58人选择了放弃加分资格。很显然,自己有无资格享受体优生加分政策,这些主动放弃加分的考生心里自然有数,能够主动放弃不该享受的加分,有错即改依然值得肯定。从主动放弃体优生加分的项目来看,证实了当初媒体的质疑,游泳项目加分果然成了“重灾区”,备受瞩目的本溪市高级中学原有87名加分体优生,其中涉及游泳项目的25人,有24人主动放弃加分,只有一人“坚持”。是否能抵达最后“终点”,依然还是未知数。
其实,关于加分的话题,不仅在高考之前就为人们所热议,每年高考和录取阶段也从未谈出过人们的口舌,高考加分乱象一直饱受公众诟病。实际上,就高考本身的公平意义而言,任何考分之外的“加分”,实质上已经破坏了高考原本的公平,但在分数主宰高考录取门槛的前提下,除了按某种特长或表现给予一定标准的“加分”之外,似乎也找不更公平合理的方法,因此尽管高考加分饱受争议,但各种加分依然没有停摆的意思,唯有希望这种加分不掺杂其他因素,但现在看来,委实很难。
对于某些有特长或在公共道德领域有突出表现,给社会带来强大正能量的考生,在高招录取时给予政策倾斜,也是国家吸收培养特殊人才和弘扬社会正气的需要,本意和出发点均无可非议,但是,除了设置加分条件标准,是否有比这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也许要探讨。加分中乱象重重,除了权力寻租之外,加分本身的制度上也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和问题,体优生加分“最乱”的游泳项目就是一例,像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更是如此,消除其中的权力寻租难,要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则更难,这“两难”加在一起,几乎就是一个“死结”,无论制度如何设置,也无论如何全方位监管,几乎都很难实现公平,没有公平,则会让高考的意义存在“瑕疵”。
在没有找到比加分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加分还会继续,可想而知,加分过程中所存在的权力寻租也会更隐秘,这次面对公众质疑,当地采取让学生签署“承诺书”的办法,迫于压力,众多“体优生”主动放弃加分,很显然,这种情况也只会出现一次,明年或后年注定不会再有人“自证真伪”,这种迫于压力下的集体放弃加分,实际上就是一封“联名举报信”,既折射出加分背后乱象的严重,更在警示这种状况需要立即“刹车”,同时也是在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体优生加分乱象的治理和监管。因此,当地教育等相关部门,应不止于这种“自证真伪”,对主动放弃加分的学生可以不予追究,但背后的问题却必须涤清,尤其是对待“坚持”加分的考生,更需要逐个进行甄别,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胆大者得利”,再造成新的不公平。
另外,对于有一技之长或有突出表现的考生额外加分,用这种方式体现国家社会对特殊人才和“正能量”的尊重与弘扬,其本身虽然符合人们的价值判断,但是否科学与最佳,有没有比这种方式更能抵抗权力侵蚀更能实现公平,依然还需要探讨和探索,我们每一所高校都有很多专业,基本能够满足各项体优生的培养,我们为何不在“减法”上多探索,偏要在“加法”上大做文章呢?总而言之,高校可以为这些“特殊考生”降低门槛,但不能打破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权利被打破或发生倾斜,于国于民都是祸不是福。(朱永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