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达
9月1日,《朱镕基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该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内容主要包括: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5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在境外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出访期间接受香港记者随行采访等。其中,朱镕基同志接受境外媒体采访、在境外发表演讲和答问的全文,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9月2日中国经济网)
此消息甫一披露,立即引发网民们激情地留言,表达内心的感慨。有的夸赞朱镕基是“清正清廉,光明磊落,一心为民的好总理。”;有的认为“你的形象不仅在中国得到民众的好评,在国外也绝对是好评!你的言语犀利,幽默的风格,让我多年都不能忘怀!有时间还是找你以前的视频看看,你怎么应付那些国外记者或者国外的访问的视频,很有回味的价值!”;有的称赞“一个好人,一个清官。有能力,有魄力,有胆识。”;一位网友说“我很少发表留言,但这次例外。为了这个回帖才注册的,这本书我一定得买,这个好官人民一定要记住他!”……仅仅出一本书,就赢得人们如此的拥戴,这一条条饱含深情朴实的留言,反衬出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心中的位置有多么的重!
雄才大略,治国有方。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期间,顶着巨大压力大规模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关停低效益和严重亏损的企业,建立新型企业管理机制;控制通胀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境;开放股票市场;拓展经济改革;建设上海、深圳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让中国加入WTO……这一切,不仅国人历历在目,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多数海外政治家都称赞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同行,一个主持克服了一些极为困难的国内外问题的睿智政治家”。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北京分社负责人吉米认为朱镕基会被作为一个机敏的经济管理者被世人铭记心中,称赞朱镕基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魅力的中国大使”。为朱镕基撰写的英文版传记的美国人龙安志他认为,朱镕基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操盘手,多谋善断可比古之贤相。
剑眉凌厉,正气浩然。在国人心目中,朱镕基是一个清正廉明、为人真诚坦直,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性情中人。最令人民群众钦佩的是朱镕基厉言反腐、铁腕治贪的作为。他在总理任期内,防治腐败始终处于优先位置。在查出陈希同贪污腐败案后,他极为震怒地说:“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他严词表示,要彻底查处走私案件,狠狠打击走私犯罪分子,要依法杀一批人,杀一儆百。他亲自督办厦门远华走私案,其间600多名涉案人员被审查,近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多名罪大恶极的腐败官员被判处死刑。对震慑犯罪、抑止腐败起到了重大作用。1998年8月9日,九江决堤,朱镕基勃然大怒,他当即怒斥负责人:“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在向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这愤怒后的泪水从内心涌出,所表现的是一种求真务实为政境界。
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朱镕基常用“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的古训鞭策自己,从来不搞特权。他外出考察轻车简从,常常与随行人员一起吃自助餐,自己拿盘子去盛饭菜。他作风务实,反对浮夸,告诫下级要“不做假账”、“做清白的人,做干净的人, 说老实话”。朱镕基早年同学欧阳鹤出于对他为政清正廉明、为人真诚坦直的敬仰以及对他支持中华诗词事业的感激,于2003年5月写了一首长诗《镕基赞》,在《中华诗词》和全国各诗刊陆续发表。同年9月中国常德诗人节期间,事先未告知朱镕基,常德诗墙管委会决定于2004年9月第二届诗人节前完成上墙,供与会诗人和群众参观,还把《镕基赞》的书法作品也已印成单行本。但没想到“先斩后奏”之“计策”还是破产了——当年11月朱镕基听了关于此事的汇报后,当晚就给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打电话,要求将碑刻撤下墙。并专门为此事写下一段语重心长的话:“诗书并茂,情意两真;赞誉之甚,其实难符;只知办事,唯愿利民;不求非分,祈勿流传”。好一个“不求非分,祈勿流传”,是一个值得各级领导好好学习的人生态度。公道自在人心。事实上,有关的碑刻在朱镕基之“祈”下撤下了,但他清政廉明、执政为民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