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听,大别山的青春回响

发稿时间:2025-09-30 09:21:00 作者:易海岚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巍巍大别山,横亘鄂豫皖。大别山不仅是一座地理坐标,更是历史的见证、精神的象征。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里,这里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它穿越岁月烟云,至今仍熠熠生辉。今天,这股精神依旧在回响,依旧在召唤。它召唤新时代青年,成为坚定的追光者、胸怀家国的奉献者、奋进的生力军、锐意的开拓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下,6月25日,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其中,大别山精神成为高频词,为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提供生动注脚。活动创新运用AI情景互动、青年群像对话、文艺演绎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大别山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同搬上舞台,让历史人物与当代青年跨越时空对话,让潜在的精神内核变得可感可知、可亲可近。这种努力,正是为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活”起来、“潮”起来,实现青年从“感动者”到“行动者”的升华。

  信念如山的“追光者”

  大别山精神的第一重底色,就是信念如山、信仰如炬。没有信念,就没有方向;没有信仰,就没有力量。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里,红二十五军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信念”,他们一路浴血奋战,最年轻的红军政委吴焕先,年仅28岁便壮烈牺牲。他在绝境中高呼“革命一定会胜利”,那一声呐喊,不仅是留给战友的嘱托,更是对历史的回答,敌人的枪炮能够摧毁肉体,却无法摧毁那份对理想的执着坚守,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就是军魂的永恒。

  今天的青年,或许已经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但当面临学业的压力、事业的抉择、人生的困惑时,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一份像大别山一样的信念坐标。在无数次犹豫与徘徊中,仍选择坚持向前,不灭的信仰,是面对困境不屈的勇气,是在风雨再大也要咬牙前行的执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青春赛道上勇敢奔跑,把信念化作照亮前路的灯火。

  胸怀家国的“奉献者”

  大别山精神不仅是个人意志的坚守,更是一种胸怀全局的格局。在解放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气魄,打开了战略转折的新局面。

  这种格局,在新时代的青年代表黄文秀身上得到了鲜明体现。作为北师大硕士毕业生,原本可以选择留在繁华都市,但她毅然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带着民情图谱走遍村寨,带着初心脚踏实地改变乡村;她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脱贫攻坚的“大我”,把青春的热度熔铸进民族复兴的伟业。2019年那个雨夜,她在防汛途中不幸牺牲,将短暂而璀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一线,将最美好的年华交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她用自己的选择回答了“大我与小我”的命题,也用生命书写了胸怀格局的高度。胸怀家国,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脚下的坚实步伐,是在时代需要时挺身而出的担当。新时代,无数个像黄文秀一样的青年,正在把青春融进土地、融进梦想,汇聚成推动祖国前行的洪流。

  团结奋斗的“生力军”

  大别山精神孕育出的另一种力量,就是团结。历史已经证明:团结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大别山军民同心,筑起了铜墙铁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在新的群体中展现着团结的伟力。

  团结是什么?是在实验室里,青年科研团队并肩作战、智慧交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以集体之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是在课堂上,像西部支教青年、特岗教师那样,远赴大山深处,携手并肩,把知识与希望共同播撒进无数孩子的心田,以团队之光照亮前行的路;是在抗险救灾的现场,青年医护与志愿者肩并肩,用血汗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是在广袤田野上,青年农人手挽手,把希望播撒进泥土里,把力量汇进城市与乡村的脉搏里。

  他们或许名字不同,但都在用行动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众人的团结无穷。新时代的团结不是口号,而是实干与协作的合奏。正是这种凝聚,托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大厦,也让青年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生力军”。

  勇立潮头的“开拓者”

  大别山精神还熠熠闪耀着勇当前锋、敢闯敢拼的锐气。土地革命时期,红二十五军从大别山出发,成为长征路上第一支抵达陕北的部队,被毛泽东称为“中央红军的向导”。这种“开路先锋”的气魄,至今仍在召唤。

  新时代的青年正在传承这种锐气。从人工智能到航天工程,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青春力量正在不断汇聚。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仅32岁、宇树机器人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团队中“90后”占比超过75%。

  正是这样的群体,构成了新时代青年先锋的群像。勇敢开拓,不意味着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仍选择迈出那一步。大别山精神的“先锋气质”,正是我们迎接挑战、拥抱未来最宝贵的精神钙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以青春锐气回应“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在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卷上,写下最挺拔的青春注脚。

  之于青年,大别山精神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奔涌的活水;不是遥远的回响,而是脚下的力量。它穿越烽火硝烟,依然在新时代的天空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这座精神丰碑,呼唤着我们成为大别山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将这股不竭的精神伟力,转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青春动能。让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时代的答卷上挥斥方遒,让大别山精神在青春的接力中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易海岚)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