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点赞如潮水般涌来,整齐划一的评论排列成阵,热点话题的舆论风向瞬息万变——这些,或许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场景,而它们很多皆是网络水军所炮制的乱象。网络本是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但在被网络水军操纵的信息迷雾里,真相与虚假的边界日益模糊,信任的基石正在瓦解。整治网络水军,不仅是一场捍卫网络文明秩序的深层博弈,更是对营造网络清朗空间的使命践行。
追根溯源,网络水军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的畸形产物。它们以规模化、组织化、隐蔽化的操作,将网络资源变成了可批量生产的商品,这也诞生了一个叫做“黑灰产”的事物: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上,每个账号背后可能是被异化的“数字劳工”,每条评论可能是精心设计的信息陷阱。当我们为某个热门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时,或许不曾想到,我们渴望寻求共识的公共空间,早已被明码标价、待价而沽。
水军肆虐的最大伤害,是“浊”和“清”的颠倒不分。当虚假声量淹没真实声音,网络空间就难言“清朗”,而是容易沦为良莠不齐的信息集散地。如果不加以治理,普通网民在这种不对称中很容易迷失自我,逐渐陷入“沉默的螺旋”——要么加入喧嚣,要么选择失语。这种生态恶化不仅扭曲了网络秩序,更可怕的是侵蚀了社会共识的形成机制,试图使公共讨论变得碎片化、极端化、肤浅化。
别说这些“黑灰产团伙”与你无关,今日头条安全中心发布的相关信息中显示,黑灰产团伙宣称可通过“特殊渠道”,违规提供“解除账号处罚”“恢复流量”等服务。如“解封禁号(服务),可留(联系方式)详聊。”“招‘点赞评论员’,看视频点个赞、留句评论就给钱,1条0.5元,日结!不用押金,想赚外快的私”等信息,很多受众心中不免萌生“总有一款适合我”的认知错觉,接着大概率就是被“围猎”的结果。若说守护网络长治久安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那么实现“清朗”生态的长效常新,便是对“民之所盼”的精准回应。
随着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越来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平台也必定要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行为自觉,最大力度铲除网络水军的滋生土壤。据北青网报道,今日头条近三月累计下架违规内容2509条,对近4.5万个账号予以了无限期封禁等处置,清理违规评论超19万条。近期,今日头条还发布了《关于治理“网络水军”的专项公告》,成立治理专项,分门别类梳理出了网络水军的三大类型和六种具体行为,将持续从严打击,确保平台上的内容真实可信。
网络空间的初衷,本是打破距离壁垒、传递信息的桥梁,若异化为网络水军“浑水摸鱼”的场所,便是对“科技向善”初心的背离。要让“技术”“流量”“平台”这些新生事物,真正汇入网络建设与发展的正轨,那么对网络水军进行全链条、全时段的前置预防与彻底整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根本基石。
整治网络水军,守护清朗空间,这需要我们聚力前行:平台需扛起主体之责,技术要激活创新之力,每一位网民更要唤醒责任意识、投身其中。(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