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让青春的炬火光照中国

发稿时间:2025-05-02 09:07:00 作者:韩骏升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五月的花海,澎湃无限生机;青春的炬火,燃亮中国大地。

  今年是五四运动106周年。在即将迎来第76个五四青年节之际,我们既缅怀过去、致敬先辈,也举目今朝、放眼未来。由历史深处走来,向着今日神州望去,从巍巍长江到九曲黄河、从塞上高原到广袤绿洲、从苍山洱海到千户苗寨,复兴画卷正铺展,又踏层峰辟新天,新时代的青年们正与青春之中国同奔跑、共澎湃。

  回望,那是不可忘却的纪念。追忆彼时,百余年前的那群进步青年,敢于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奋起抗争,矢志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前仆后继,于风华正茂的大好年纪为国之未来而拼力奋斗呐喊。时间无言,却印记满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投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风雨洪流,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热血实践;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一代代中国青年怀青松傲骨、显赤胆忠诚,如时代江河中“翻滚的浪花”,奋力托举起迈向复兴的光荣梦想。我们记得南湖红船上,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热血青年,高擎信仰之炬,播下了革命救国的火种;我们也记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青年》杂志的撰稿人时刻以笔为剑、沾墨为锋,用锐利的文字和鲜明的语言批判封建思想,为理想和正义大胆鼓呼。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观察一个时代进步与否、一个民族希望何在,关键要看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所谓“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百余年芳华,“五四”精神弦歌不绝,青春炬火光照不熄。

  聆听,这是激昂澎湃的乐响。时空穿梭向前,彼时至此时,看大江东去、浪涛腾跃,今天的中国早已沧海桑田、换了人间,民族复兴大道宽广,中国式现代化昂首阔步前行。从巡宇探天的中国航天人一次次泼墨太空画卷,到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驱动大国重器接续“上新”;从DeepSeek国产大模型惊艳世界、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到《哪吒2》助力中国电影工业迈向新高度;从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社会服务的第一线,到卫国戍边的哨所旁、体育竞技的赛场上,处处闪耀着广大青年逐梦筑梦、创新创造、出新出彩的澎湃力量。今天的中国,是不断见证奇迹的舞台,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文明古韵正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广大青年生逢其时,当涵养逐梦的“底气”、锻造克难的“勇气”、淬炼成事的“大气”,厚植立身的“正气”,学着先辈们曾经的模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内修品格、外强筋骨,紧握接力棒、奋力加速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施展才华抱负,激昂团结奋斗的铮铮力量。

  憧憬,心怀穿云破雾的豪情。鲁迅先生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的命运,始终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变局与复兴全局相互激荡、风险挑战与前途机遇同在并存的时代,这既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其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比昨天与今天、洞察国际与国内、贯通理论与实践,新时代的青年们当深刻思考怎样接棒、如何传承、何以奋斗的问题。要解答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强理论长才干,从理论富矿中汲取营养,于海量信息里升华认知,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贯通中探究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问题的演变机理,让认识问题站位更高、分析问题看得更深。其次要勤实践觅真知,牢记“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敢于跳出舒适圈,发扬“螺丝钉”的奉献精神,多经历些“风吹浪打”,多捧一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切实避免学用脱节、知行分割的问题。

  青春如朝日之喷薄,青年如百卉之含苞。置身伟大时代,新时代的青年当传承五四薪火、赓续五四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让星光洒满奋斗征途,让“请党放心”的誓言在“强国有我”的实践中更加掷地有声。(韩骏升)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