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方式,突出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党的领导下,用奋斗创造了一个个不凡成绩。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等超级工程、科技成就,既得益于科学家、工程师的匠心独运,也离不开一大批一线工人的不懈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上,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环境和土壤,也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使技能人才享有应有的社会尊重,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
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成为一项新课题。为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近年来,地方作了不少探索,比如,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岗位+培养”学徒计划,协调龙头企业给应届毕业生和新入职职工提供10万余个学徒岗位,让年轻人能够掌握新技能新技术,能够顺利直达新兴产业岗位就业、成长、成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健全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从法律上规范产教融合,从政策上引导产教融合,从专业上匹配产教融合,从氛围上倡导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要扎实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要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促、共建共享,加速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布局。
要突出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技能人才培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培养技能人才。要聚焦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政府补贴培训支持力度;要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建设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要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补齐技能人才培养短板,推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让我们厚植工匠文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开拓进取,去建功立业,开创新的辉煌。(傅梦玲 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