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山西大同寒风凛凛,而这里的湖东火车站却一片“火热”。汽笛声中,一列列2.6公里长的钢铁煤龙从大秦线湖东站接续驶出,一路向东,驰向渤海之滨河北秦皇岛,形成一条奔涌不息的“乌金”长河。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承担着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1/5,是我国重要的西煤东运大通道。为使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中国铁路发挥能源保供大动脉作用,全力保障电煤供应,解决了寒冷地区燃“煤”之急,描绘出寒日中最暖的民生底色。
煤炭是重要的电力来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到气温骤降的寒冷时节,用电取暖高峰期也随之而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对电煤的需求将持续保持。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的中国铁路,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大局,科学精准制定运输方案,全力保障电煤运输,为寒冷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煤炭资源,不仅可以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还能助力企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电煤保供是一张“民生网”,是一盘“运输棋”,唯有统筹兼顾,才能“行稳致远”。作为能源保供的“先锋官”,铁路部门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充分发挥路网密织和统一指挥的优势,根据运输需求统筹运用机车、车辆等资源外,还需“俯身”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地方企业,开辟绿色运输通道、动态掌握企业库存及耗煤情况,对煤炭装车、挂车、卸车等环节进行重点盯控,同时,建立煤炭应急保供机制,为缺煤地区和企业启动快速运输服务,如此多措并举,才能极大提高电煤保供的效率,精准高效开行保障民生煤炭专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电煤保供,运的是煤,温暖的是人心,绘就出“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最暖民生底色。一列列满载电煤的列车,沿着铁路网络纵横奔驰,将煤炭资源送达所需的城市,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在冬日中筑起一道道防寒“屏障”,温情地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和幸福安康。(文字/程令强 漫画/徐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