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春,是一个调色盘,魅力无限,灵动飞扬。青春的故事扣人心扉,催人奋进。青年关注,关注青年,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以色彩为主线,围绕不同职业,选择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典型,讲述他们平凡故事中体现出的青春风貌和青春力量,以及他们带给人们的真真切切的感动。激发广大青年以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本期,我们带来的是蓝色故事,主角是中老铁路桥隧工——施鹏彬。青春的蓝色,宁静、理智、包容,是希望的守护,是永不言弃的勇气,更是经年如一日的不懈付出。
“团圆”是中国人一年最重要的事情。一张张回家的薄薄火车票,寄托着父母的牵肠挂肚、子女的蚀骨相思,各大车站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繁忙的铁道线承载着一个主题——回家。
春运背后的铁路工作者,为让千千万万的人回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今年28岁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普洱基础设施段桥隧工施鹏彬便是春运背后的一员。
1月20日,太阳正在升起,露珠还挂在草上。远处几朵云不急不缓地飘动、变换,红色大桥映入眼帘。一行人颠簸一个多小时,来到元江桥梁底部,人员机具整齐排列,开始点名分工。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对元江大桥底部支座、拼接钢梁进行全面检查,大家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施鹏彬嘱咐着大家,他是这次检修的主要负责人。
顺着检查通道,他们一步步向前,一边敲打,一边“听诊”。
中老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位于云南省元江县元江河谷之上,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上承式连续钢桁梁铁路桥,主墩高154米,相当于54层楼,桥梁由2万余块钢梁搭建而成,约有40余万颗高强度螺栓。春运期间,行车数量增加,为确保桥梁状态良好,施鹏彬带着一群青年再一次爬上这百米高桥,逐一检查各项设备。“桥梁、桥墩全部构件检查一遍至少要花1个星期”,面对庞大的任务量,工作近8年的施鹏彬总结出一套检查方法“看、听、量”。
除了肉眼仔细看已出现的病害,桥隧工作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发现肉眼不可见的病害。“听病害很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完整的螺栓和折断的声音不一样,空掉的混凝土和实心的不一样。”施鹏彬介绍。
今天,他们要在桥上检查好几个小时。拿出备好的安全绳,反复检查后系到腰间,翻过护栏,走向悬在半空的钢梁,开始了最难、最险的检查任务。
检查通道虽镂空,但脚下铺设了钢筋和钢网,延伸出去的钢梁,工作人员双脚只能落在独梁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落。仅仅是站立不动已让人十分惊心动魄,他们还要俯身检查,仰头敲打。
走到桥最高点,冬日的风一改往日温柔,呼啸着扑向大桥,仿佛感受到了桥梁晃动,即将要腾空漂浮,多次上桥检查的施鹏彬早已习惯。可回想自己的第一次,他也表示很害怕,但作为作业带头人,他必须上,且必须走在前。
风一刻不停歇,桥下拳头粗的树在风中左摇右摆,好似就要快折断。“风太大了,往后撤!”大伙紧挨在一起,慢慢挪步,一点点撤回来。
瞬时风速12米每秒,他们不得不暂停检修作业。
返回到桥墩平台,防护员钱换雄把今天的午饭摆了出来。自热米饭、香肠、面包、牛奶。吃完简单的“午饭”,辛苦一上午的他们喝了几小口水。“一上一下特别费时间,所以我们都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在桥上想上厕所。”施鹏彬解释。桥台的风携带了些许暖意,大家围坐着拉起了家常。
“彬哥,还不去嫂子家提亲,不怕嫂子跑掉?”钱换雄打趣地说。
施鹏彬2020年4月开始参与中老铁路建设,为了赶工期,抢时间,他推迟了自己的婚礼。第一次来到元江大桥,这里还只有两根石墩,他一点点地看着这座桥搭建、合拢。
“这上面总共有两万多块钢片,每一个焊接接头,我们都认真检测过,那个时候周围防护设备少,比现在还要险峻。”
短暂的休息后,钻到桥墩内,检查墩体状态。元江大桥仅上部钢梁就重达2万吨,为减轻自重,墩体采用的是双柱式薄壁空心墩。
笔直的混凝土壁上的嵌入钢筋条是他们攀爬的阶梯。施鹏彬要顺着钢筋条倒退着下到敦心层层检查。下第一步的时候,施鹏彬扭头看看身后,在心里预估了一下,就顺着钢筋条熟练下到了第一层。他打开手电筒弓着身子进到墩心,仔细查看着墩壁,看看是否有裂痕、渗水、露筋。
“这已经是最后一层了,全部爬完相当于爬43层楼的楼梯”逐一检查完桥墩,再出来,太阳也即将隐去。
徐徐清风拂面吹来,余晖给群山布上金辉,从远处看,红色的大桥更显雄伟壮丽。收拾完工具,正要踏上归途,动车从桥上飞驰而过,那一声车鸣,好似在对他们致意。
中青微评:
一桥飞架元江,天堑变通途。元江特大桥,是中老铁路建设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创下了该类桥梁桥墩最高和主跨最大两项世界纪录,它采用的工艺工法也是国内首创,为类似地质条件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它的建设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科技水平和中国建设者的创造历程。修桥难,守桥亦难。对于施鹏彬和他的工友来说,守护标志性铁路线上的标志性建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中老铁路迎来第一个春运,这对铁路部门来说是一场重要考验,而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基础设备设施的维护,依然需要铁路人的坚守岗位和辛勤付出。守护春运坦途,当我们平安到家,享受团聚时光的背后,无数平凡的铁路人在默默奋斗。
策划:陈华
记者:朱浩天
通讯员:李亚喜 朱世富 普宏思
承制:强国策工作室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