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以“高铁作证”诠释伟大民族不朽的精神传承

发稿时间:2021-12-31 15:11:00 作者:宋文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李大钊曾在《“今”》中提到: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放眼今时中华民族之壮景,回望历史,来路纵然崎岖坎坷,但却将民族之气节、不朽之精神,尽展其中。
  日前,一部反映我国自2004年起至2020年16年间,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建设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影片《高铁作证》在全国上映。该片通过荧幕,让观众近距离了解到中国高铁在建设中所面对的艰难险阻,展现中国“铁军”雄风的同时,诠释出中华民族逐梦而行、迈向复兴的执着信念和精神力量。正如片中一句:“铁路人是为了高铁建设而生的”,从中何尝不是道出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从百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首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铁道兵为主力的筑路大军克服千难万阻,甚至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在外国专家眼中的“筑路禁区”之上建成了成昆铁路;再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建设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对自然环境适应性最强的国家。“高铁作证”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巨变的复兴历程,验证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无所畏惧,更加印证了新时代中国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信心与力量。
  成功没有一蹴而就,辉煌背后隐藏万般艰辛。古有大禹为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近有抗美援朝战场上,129名志愿军战士为坚守阵地生生被冻成“冰人”,诠释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屈的精神。通过讲述“高铁故事”,既是在向国人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亦是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影片中,铁建在修建高铁工程最为紧张的时期,父亲病重,他无法侍奉床前,甚至连回家看望的时间都没有;金帼英将儿子留给年迈的父亲照看,在儿子受重伤的时候,也只能在电话里告诉他要坚强。一帧帧、一幕幕,影片中的铁路人物用无怨无悔、坚守信仰、忠心报国的行动,以及为国争光的理想追求,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高铁壮歌,亦折射出几代中华儿女将“舍”与“得”,在“小”与“大”的衡量中,用“忘我”抉择诠释崇高的理想。
  “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孙中山先生曾以此将铁路誉为“国家动脉”。从八十年代,“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到九十年代,“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候月,再取华东、西南”;再到世纪之交铁路建设高潮,我国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一大批铁路干线,建成了衡广、兰新等一大批铁路复线以及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注入不竭动力。而今,铁路发展看中国,已经成为广泛共识。电影最后一幕,南北高铁通车,世界高铁理事会向中国高铁建设者献上最真诚的敬意,其意更加蕴含着对于“大国崛起”之敬、“民族复兴”之敬。
  文艺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的生动载体。从《中国机长》到《长津湖》再到《高铁作证》,都在以记录最真实的故事,激励着当下“奋斗者”的脚步,而由此亦可得见,只有与时代发展脉搏共振、契合主流价值观、回应大众最为关切的现实命题的文艺作品,最能将中国的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相联系,在引起公众共鸣中凝聚力量,增强自信,奋斗不息。(宋文强)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