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热播剧“烧钱”制作是对真诚真实的价值回归

发稿时间:2016-06-25 08: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盏吊灯要8万块,一颗道具树要2万块,后厨刀具价值18万……记者调查发现,“烧钱”制作并非任性,《琅琊榜》、《欢乐颂》、《好先生》等“土豪”巨制在播出时期均稳居收视榜前3位。(6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如果说“土豪”用炫耀性消费来建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话,热播剧“烧钱”制作则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文化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当下,那些粗制滥造、对观众缺乏敬畏和感情的电视剧,进入了自弹自唱的误区,难免会孤芳自赏甚至陷入无人喝彩的边缘化境地。那些注重用户体验、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往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品质有了更直接也更强烈的利益诉求。不论是劣质的道具,还是离谱的剧情,抑或演员“不走心”的演出,都不可避免遭遇老百姓的批评质疑甚至“用脚投票”。在一个转型和创新的时代里,热播剧“烧钱”制作透视出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电视剧产业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需要以用户需求作为导向。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是文艺创作的根本。以《欢乐颂》为例,这部具有鲜明现实意义的“现象级作品”,既折射出不同社会阶层在生存生态的鲜明反差,也击中了向上社会流动困难的民生痛感。那些在电视剧中扮演社会精英的演员们,难免需要与其社会身份相匹配的“高消费”。有些时候,“高消费”不仅关系经济能力,也关乎文化上的品位与格调。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消费趣味与偏好是人们进行社会身份再生产的一种工具。换言之,消费不仅具有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价值,还具有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符号功能。倘若“安迪”穿着一件劣质的服装、开着一辆廉价的汽车,这样的“违和感”,不可避免会让观众们“吐槽”。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电视剧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观众的“用手跳票”,相关从业者显然不能归咎于老百姓的“外行身份”和“审美取向”。毕竟,文艺创作者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说服观众。热播剧“烧钱”既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又赢得了收视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利益蛋糕,何尝不是一种双赢。

  对于“烧钱”制作,我们要摘掉“有色眼镜”。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烧钱”制作能否持续,根源于成本与收益的算计与权衡。大手笔甚至奢华的“烧钱”制作只是“面子”,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的“好故事”才是“里子”。一个优秀的电视剧,好故事、好演员、好制作缺一不可;既要“面子”吸引人,也要“里子”留住人。(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