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把故事讲好,电影才能被看懂

万阕歌

发稿时间:2014-08-12 10: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电影迫切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未来就在年轻人身上。现在新导演拍一两部电影卖得很好,就给很高待遇,媒体也很关注。在这个好的时代,你要是干不起来,就怪你自己。电影是要讲故事的,我们需要会讲故事的年轻人。中国电影将来好不好,导演--那个讲故事的人,最重要,你们代表中国电影的未来。”8月7日,“中国影响力”青年导演剧情短片创作季在京启动,百名青年导演进入创作季选拔倒计时,张艺谋作为艺术总指导,这样寄语年轻导演们。(8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艺谋如此器重、关心青年导演,令人欣慰。郭敬明、韩寒等新锐导演、尤其是行外导演的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确实不可小窥。笔者更想说的是,张艺谋提出了中电影需要会讲故事的导演,尤其是“需要会讲故事的年轻人”的观点,非常之耐人寻味。

  电影靠故事支撑,只有把故事讲好了,观众才能看得懂电影,才能理解导演的思想及意图。而很多导演往往忽视这一点,只顾自己“玩艺术”,却没考虑观众能不能看懂。“演而优则导”的姜文,因为执导首部作品《当太阳照常升起》落下了个“看不懂”的话柄,所以后来在拍《让子弹飞》时调整思路,彻底放开,终于拿出了可以叫观众看得懂的电影。确实,《让子弹飞》一改以往的“拖沓”为紧张明快,而且带有悬疑色彩,爆笑之余还能感受到西部片强烈的传奇味道。虽然片中人物关系复杂,但剧情十分简单,因而观众“必然能看懂”。 

  陈凯歌的贺岁大片《赵氏孤儿》,也因为注重故事情节而获得好评,甚至有人给出了“陈凯歌终于又学会讲故事了”这样的评价。陈凯歌此前的好几部电影,都因为故弄玄虚而受到非议,尤其是那部《无极》,好多观众看后直呼不知其到底在讲什么。尽管陈凯歌曾试图辩解,但还是无济于事。事实摆在那儿,观众没看懂就是没看懂,你再说啥也没有用。

  可见,电影如何拍得让观众看懂,还是很关键的。一部电影,观众看后都不知所云了,还谈什么成功,又如何让观众能留有印象和好感?不仅如此,其他方面比如演员表演、画面拍摄、后期制作等做得再好,也跟着“白瞎”了。

  针对观众质疑某部影片“看不懂”,陈凯歌曾表示“观众多看几遍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问题是,有多少观众愿意、并且有机会对一部影片“多看几遍”?看电影不是读史书,还得反复咀嚼吗?看电影可谓是“一次性消费”,电影结束,观众的评价也就产生了。观众满怀期待地去观看影片,走出影院后是心满意足,还是一脸茫然,基本决定这部电影的成败。好也罢,不好也罢,你总不能要求观众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然后再下结论吧?

  当年张艺谋转型拍了部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好多人予以批评,可不争的事实是,观众们非常乐意观看该片,因为它所讲的故事不但简单易懂,而且很轻松。而其他一些所谓的文艺片,虽然从艺术层面上讲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对于广大观众、尤其是普通观众来说,却相去甚远。尤其是像《无极》、《如果·爱》之类的影片,过于注重拍摄技巧,忽视了故事讲述,拍得支离破碎,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有些导演拍摄的电影得不到观众认同,总认为是观众水平低,品不出其中的“味”。可你不把故事给讲明白,观众看都看不懂,你纵然再有思想在里面,观众也难懂你的心!郭敬明、韩寒等人执导的所谓“粉丝电影”,一部比一部火,很大程度也在于这些电影拍到了观众心坎里,让观众愿意看,而且能够看得懂。这对国内电影界来说,难得不值得思考吗?(万阕歌)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