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与代码同频,李清照、赵明诚的缱绻相思在时光中闪耀真爱;左权将军与爱人的烽火爱情借数字光影复活,英雄精神在当下发出了铿锵回响;80、90后青春在像素与回忆交织,重构一代人的情感表达……
今年七夕,央视网携手快手可灵AI及数十位顶尖AI创作者联合共创,推出《AI心动夜》七夕主题盛典。这不仅是一场吸引眼球的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意味深长的文化实验。它试图用前沿的AI视频技术,叩问古老的情感命题:在人工智能逐渐介入生活的时代,我们如何表达爱、如何延续传统,又如何让科技与人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浪漫邂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作为中国最为浪漫的传统节日,七夕无疑是与爱情有关的美好时光。《AI心动夜》所要试图构建的,是一种“数字语境下的浪漫重构”。从苏轼“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惦念,到绣娘指尖缠绕的千年匠心,再到牛郎织女跨越时空的相拥……
在这个屏幕里,技术在这里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情感的翻译器、文化的转码者。当爱意能够借技术之力打破阻隔,它让我们看到,AI可以不只是提升效率的机器,更能够成为传递温度、唤醒记忆的媒介。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晚会暗含了对“中国情人节”这一文化符号的再塑造。长期以来,七夕在民间或多或少被简化为“东方情人节”,但其背后更深厚的历史渊源、女性乞巧的民俗内涵、古人对星空的敬畏与想象,反而被商业叙事淡化。
而此次《AI心动夜》并未停留在情侣互诉衷肠的层面,而是以“AI视频叙事+传统叙事”的方式,重新激活了七夕背后的文化多维性:婚服的演变、地域的风物、诗词的述说、鲜花的赠予……它用技术拓宽了节的表达边界,也让当代人尤其是年轻群体,从更立体的维度理解何为“中式浪漫”。
值得一提的是,《AI心动夜》是首个以“AI视频叙事+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七夕主题盛典,这一尝试,也为传统媒体降本增效提供了启示。降本增效固然是技术应用的直接目标,但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如何借助AI打破内容创意的天花板?
《AI心动夜》此次没有选择简单用AI生成字幕或虚拟主持人,而是将技术融入内容基因——从视觉场景到叙事逻辑,从情感表达到文化符号的转译,AIGC不是点缀,而是内容本身。这意味着媒体融合不再止于“赛道转换”,而进入了“认知重构”的阶段:用新技术重讲老故事,与新时代观众来一场有意义的对话。
所有叙事中,最为硬核的要素,还在于“人”。《AI心动夜》中令人动容的,不全是是AI生成了多么精美的画面,更是那些能够被你我他读懂的经典瞬间:在节目《念念、念念。》里,左权将军对妻子刘志兰书写的“何日相聚,念、念、念、念”,重复的字眼如重锤般叩击人心。
《AI心动夜》,有AI更有爱。在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的当下,一次高质量的AIGC之精彩展示,或许会让他们再次审视自己的爱情观,也可能触发一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奔赴,由此延伸的文旅、快消等领域互动,也是可以期待的。
当然,这场七夕主题盛典的成功不在于它生动地呈现了AI的能力,而在于它示范了一种“科技向善”的价值观:技术应当帮助人更好地成为情感的继承者与故事的续写者。因为无论科技如何演进,人类永远需要相信爱情,永远去追求心中的美好。此情此景,不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