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中青网评:向西而歌,将爱国之心熔铸为报国之行

发稿时间:2025-09-27 10:29: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9月24日,“青春华章·向西而歌”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扎根西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无数师生的毅然抉择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了一曲知识分子的爱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人生自有诗意,青春向西而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行列车,到如今三十万毕业生扎根西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从未缺席。

  向西而歌,是一种精神追求。西迁老教授卢烈英说:“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依旧会选择踏上西行的列车,选择这个需要我倾注一生、奉献一生的地方”。这种无悔的选择,源于对祖国深沉的爱。向西而歌,是一种责任担当。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年过八旬仍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带领团队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努力。这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已深深融入交大人的血脉。向西而歌,是一种时代使命。从“一带一路”建设到西部大开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祖国广袤西部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9所大学加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300多个科研平台面向全球开展合作,为西部发展注入新动能……从爱国之心到报国之行,西迁精神启示我们,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它体现在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的紧密结合上,体现在“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实际行动中。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向西而歌,是青春对时代召唤的响亮回答。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号召再次响彻高校校园,无数青年以行动诠释“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信念。西部沃野,是青春砥砺成长的广阔舞台。戈壁的风沙磨砺了坚定的意志,基层的实践深化了对国情的认知。西部的山河大地,既是青年施展才华的战场,更是灵魂淬火的熔炉。教室里,年轻的支教老师用实验点燃孩子们眼中的星光;山峦间,研究生支教团将科技的种子撒进乡村振兴的土壤。青春与西部的相遇,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的深情共鸣。

  数十载光阴飞逝,西安交大梧桐大道上的树木已亭亭如盖。这些从南方运来的树苗,当年手腕粗细,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正如西迁老教授胡奈赛曾说的那样:“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国家培养了我们,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这很光荣”。今天,西迁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新一代青年手中:他们中有人选择扎根西部基层,有人投身科技创新前沿,有人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当青春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个体生命便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打起背包就出发”——这句简单朴素的话语,蕴含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恋与最坚定的担当:爱国,是胸中激荡的情感,更是脚下坚定的步履。向西而歌,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激励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邓海建)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