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奔流不息;泱泱华夏,水韵绵长。当青春与江河相遇,当学子与乡野相拥,便谱写出一曲治水兴邦的壮丽诗篇。9月22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河海大学,在百年学府中见证河海学子治水报国的青春华章。
以脚步丈量河川,以热忱守护清波——百余年来,河海学子在田间地头书写着新时代水利人的担当与情怀。这个夏天,河海大学“润乡探亲”实践团的足迹走过长三角的河网阡陌:从东台市梁垛镇水务站实时跳动的河道监控电子屏,到蚌埠禹会街道居民争相传阅的《家庭环保手册》;从串场河畔躬身拾捡垃圾的青春身影,到条子泥湿地精心采集的土壤样本,处处跃动着水利学子投身生态实践的火热场景。
水脉连着国脉,水利关系民生。河海大学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摇篮,自1915年张謇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起,就肩负起“治水必先储人才”的历史使命。百十年来,从佛子岭水库的“大学佳话”到新安江模型的广泛应用,从参与“关中八惠”到服务导淮入海,一代代河海人将论文写在江河湖海上。而今,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焕发新光彩:学校与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各大设计院等单位共建150余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派出近1.4万名专业学位研究生顶岗实习,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国工程’上”。
从长江岸线到洪泽湖畔,从太湖湿地到黄海之滨,河海学子的身影活跃在这些需要水利智慧的地方。“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老校长严恺提出的校训,浓缩了河海人的精神本色。今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水利事业中绽放新光彩。聚焦国家水利战略需求,一代代河海学子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智慧水利等领域的科研突破与人才培养成果,正是河海大学助力江苏乃至全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黄河流域再生水生态回用提供关键技术、天空地水一体化溯源系统追踪河湖污染“真凶”、用国产仪器给高陡边坡做“CT”……这些深入一线的实践,不仅让学子们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现实问题,更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治水兴邦”的千钧分量。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站在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的时间节点,新一代水利学子正以专业智慧润泽乡野,以青春热血守护山河。他们深知,水利人的战场在田间地头,唯以专业与热忱,守护每一泓碧水,润泽每一寸乡野。青春作笔、江河为卷,当思想的火焰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当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这支由河海学子奏响的“青春华章”,必将与奔流的江河一同激荡,汇聚成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