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建设好县域普通高中关系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要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适应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趋势,前瞻布局、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
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坚持“软硬件”并重,补齐短板,完善标准,这不仅是进一步破解城乡教育失衡难题的有力举措,还是夯实人才根基的关键布局,能够为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优化资源配置,是破解结构性矛盾的核心钥匙。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频繁,部分地区学校布局未能及时跟上人口变化的节奏,导致一些地方学位紧张,而另一些地方资源闲置,在教学设施上也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需根据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短缺。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口变化情况,提前在人口流入较多的区域规划调剂和建设新学校。此外,应建立教学设施标准化清单,按照国家和省级标准配备配足实验仪器、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等,确保优质资源向县域普通高中倾斜。
补齐教育短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硬件建设要加固,精准识别薄弱环节:优先改造危旧校舍,配备标准化实验室和运动场馆,重点解决生活设施短板,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软件建设要升级,跳出“县域”思维局限,建立省级统筹的教师招聘池,实施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打破校际壁垒,推动优质教师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流动。要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摒弃“唯升学率”单一导向,完善契合县域教育发展阶段的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办学特色、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考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虚拟实验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会议指出“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学校“提质改造”促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革新教育理念,营造县域高中发展良好生态。县域高中的振兴不仅需要硬件、软件升级和资源优化,更呼唤教育理念的深层变革。当前部分县中仍陷于“唯升学率”的单一评价体系,导致存在超时补课、题海战术等现象,挤压学生全面发展空间。会议指出,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作业量,实施分层教学、选修课程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有革新教育理念,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才能构建起县域高中全面发展的育人新生态。
县域普通高中的振兴,连接着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承载着无数学子的命运转折。要强化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多样发展,不断提升县域高中办学质量,为乡村的孩子铺就一条通向成才的光明大道,让教育这盏“明灯”真正照亮每一个乡村孩子的未来之路。(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