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波荡漾的苍山洱海到稻香鱼肥的“塞上江南”,从古树林深的大兴安岭到雄浑巍峨的祁连山脉,从千户苗寨的依山梯田到秀美延边的靓丽边境线,今天的中国,遍地晕染着青山绿水的生态底色。14亿多中国人正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耕耘和努力,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让万里河山生机盎然。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各地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环保科普知识,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生态保护就是“国之大者”,“两山”理念重塑美丽中国。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拨动时间的轴线,20年前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间,中国号巨轮驶入新时代,“两山”理念的光辉星火也从浙北山村飞向全国各地,让美丽中国的时代画卷成为亿万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两山”理念,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致共识。
保护环境才能真正享受环境,敬畏自然才能永续利用自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北”工程攻坚战持续造林种草,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祖国北方形成一座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长江水质持续向好,江豚追逐嬉戏,碧水东流至海,母亲河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活力;从“雾里看花”到“蓝天常在”,首都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实行国家公园体制,切实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江河湖泊、森林草原有了专属守护者……生态治理更有效,体制机制更完善。放眼今日神州,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持续提速,绿色版图不断扩展,万里河山绰约多姿,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守护碧水蓝天,全民共治共享。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已经创造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为世界生态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积小流以成江海,积毫末而成万仞。美丽中国建设路在脚下,生态环境保护人人可为。要持续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就,进一步阐明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鼓励和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全民共同的日常生活习惯,奋力跑好美丽中国建设这场“绿色接力”。
回望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历程,展望美丽中国建设的光明前景,我们尤当使命在胸、责任在肩。建设生态文明,从来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保障体系、统筹各方资源、汇聚众志合力,努力在“扩绿”“兴绿”“护绿”中久久为功,让青山如黛、绿水长清,让美丽中国“颜值”更美更高。(韩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