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中青网评:伪造得了证书,伪造不了自己的人生

发稿时间:2020-08-22 17:57:00 作者:何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一则“广东雷州一男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这位男生的逞强心理作祟之外,我们不禁要问,这份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是如何到手的?据报道,淘宝上有很多卖家制售假高校录取通知书,卖家还会伪造相应学校的印章,盖印在证件上。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门回应称已对涉事商家处罚,相关信息已反映至行政执法机关。

  出现这样的灰色产业其实并不奇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招聘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272所,其中“985”“211”高校仅有100余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名校高学历是很遥远的梦想。为了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一些人便打算用伪造学历的手段进行欺诈,让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而部分无良商家也瞄准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大发横财,攫取非法利益。

  应当注意到的是,售卖、购买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只是一个中间环节,无良商家能做的不止是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资格证书等也可以炮制出来,而拿到伪造证书的买家则可能利用证书谋取非法利益,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构成违法犯罪。但这个产业并不那么“完善”。事实上,被伪造出来的证书往往粗制滥造,例如新闻中的清华录取通知书中就出现了多个错别字,而被曝光的淘宝卖家也承认赝品与真品“不可能一模一样”,那些想要以假学历蒙骗他人的买家,大多徒劳一场,自己也被他人坑骗。

  不过,最终结果无论是利用假学历蒙混过关,还是徒劳无功闹出笑话,这样的行为都是对诚信社会的破坏,甚至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构筑诚信社会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遵守规则、信守承诺,而制售伪造证书、伪造机关印章,甚至在公共平台上叫卖,是损害社会公平、无视社会规则的表现,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平台也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此类产品及时下架。

  伪造证书,最终会被欺骗的其实只有自己。新闻中的男生事后表示自己非常愧疚,这份作假的录取通知书或许暂时愚弄了他的父亲、他的乡亲,但凭借这张假的证书仍然不会被清华录取,他最终必须要面对自己真实人生。同样,那些希望用假学历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的人,他们所选择的基础太过脆弱,一旦真相被揭发,自己的人生也将随之崩塌,在那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对过去的悔恨。与其抱着侥幸心理妄图欺骗世人,不如先对自己诚实,自问能否承担得起谎言的后果。

  总而言之,首先应当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拒绝用假学历、假证件欺骗他人、欺骗自己。对背后的“始作俑者”,则需要多方发力,揪出源头,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产业,还社会一片风清气正。(何洌)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