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既然惠誉给了中国两年的“观察”时间,那么,要让惠誉的“恶意”行径破灭,中国的地方政府和银行就必须在两年时间内,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掉,把风险化解掉。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发出警告,中国银行资产质量若发生实质性恶化,或将在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在相继下调了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的评级之后,惠誉又把目光指向中国和日本,而对此前已被标普下调了信用评级的美国,仍给出了3A和前景“稳定”的评级,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个中含义,值得好好品味。
惠誉此举,有没有“阴谋”的成分,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惠誉是由美国资本控制的,那么,惠誉就一定不会做出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行为。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惠誉提前“唱空”中国、“毁誉”中国的行为呢?笔者认为,可积极主动地看待惠誉“毁誉”中国的行为,即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就战略而言,惠誉此举不乏为美国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嫌疑。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下滑和低迷状态,奥巴马政府也一直面临强大的政治压力。虽然顶着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出台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并没有对美国经济产生明显的提振效果,就业状况不仅没有明显好转,且有继续恶化的迹象。而对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不仅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也遭到了了美国国内许多人的强烈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政府在处理金融危机方面鲜有作为,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和损害。原因在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美国,支撑了美元,使美元一边贬值、一边统治地位没有降低。相反,从欧洲流回美国的资金,重振了市场的信心,使美国经济不至于继续严重下滑。如果再通过唱空中国和日本,进一步提升美元的“形象”,让美国继续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首选之国,无疑可以让更多的国家为美国经济的下滑,甚至主权债务危机买单,自然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也是百般追求的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对惠誉“唱空“中国、“毁誉”中国的行为,可以不予理睬,也不要过于在乎。
但是,就战术角度来看,惠誉“唱空”中国、“毁誉”中国的行为,是以“银行资产质量”的面目出现的,必须在“中国银行资产质量若发生实质性恶化”的情况下,才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因为,他们也知道,就中国目前的主权债务而言,离国际公认的风险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即使这些债务出现风险,也不至于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惠誉才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银行。这种“恶意”的做法,到也变成了一次“善意”的提醒,那就是中国银行业应当如何正视遇到的问题,如何改善银行的风险管理。
众所周知,地方性债务和房地产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银行防范风险必须高度重视的两大问题。如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为政府债务所累、不为政府债务所困,以及如何不因楼市调控而对银行产生威胁,是中国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无论是政府债务还是房地产贷款,都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都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如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偿债资金来源不明确、违规使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
既然惠誉给了中国两年的“观察”时间,那么,要让惠誉的“恶意”行径破灭,中国的地方政府和银行就必须在两年时间内,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掉,把风险化解掉。否则,就等于把“把柄”给别人抓在手里,随时可以用来制约和制衡中国。
令人欣慰的是,对地方性债务和房地产问题,中国政府已经给予了重视和关注,一方面,对地方性债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而对房地产问题,从去年4月份开始的调控,已经收到了初步成效,不仅开发商已经正视现实,地方政府也已经顺应形势,正在采取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控制房价等政策。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改变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行为,则是关键中之关键。眼下,中央正在积极研究相关的办法和措施。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惠誉“唱空”中国、“毁誉”中国的“阴谋”,并不能得逞。因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完全有问题解决遇到的任何问题和矛盾。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