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中的多篇著作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深刻论述。比如,《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出:“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风险防控,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等等。深入学习《文选》,必须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于维护经济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稳,经济才能稳;守好金融安全防线,经济大厦才能坚如磐石。只有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才能为经济稳步前行提供重要支撑。
一般来看,金融风险往往以复杂多变的形态潜伏于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之中。重大金融风险会严重扰乱经济正常运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更是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全局性、长期性冲击。近年来,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类金融产品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可能隐藏着难以预判的风险。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传导速度很快,一旦发生往往会迅速扩散,导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增强,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概率上升,经济发展也会随之放缓甚至停滞。金融市场动荡还会使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居民财富遭受损失,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此后的欧债危机曾重创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时至今日,部分国家的金融机构依旧深陷那时遗留下来的坏账泥沼之中,渴求早日摆脱阴影,重归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正因如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举措。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够确保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市场有序运行。这有助于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增长更具韧性,让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摩擦加剧等外部冲击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定力,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另一方面,从防范输入性风险到化解重点领域隐患、从守护百姓“钱袋子”到维护企业资金链稳定,金融体系稳健能够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进而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近年来,我国通过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助力各类经济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开展。
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能够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当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时,投资者对承担信用、久期风险等要求的回报将降低。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激活投资动能,增加经营主体的产出效益,并使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进而实现良性循环。这样一来,经济韧性将进一步增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将更加坚实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我国经济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并要求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强国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金融体系稳健、安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态,最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高我国金融系统在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效率。
多措并举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指出:“要科学防范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整治各种金融乱象,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只有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系统性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才能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质效。
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是金融安全网第一道防线,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国际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放松金融监管、监管失效和不足密切相关。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显著增强。为此,要坚持依法依规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地带与盲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和监测预警;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实现行政审批、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行政处罚等各项监管流程的严格执法。
与时俱进把握金融风险态势。回顾国际上历次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都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呈现出不同特征。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通过动态机制保障金融安全。应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发展态势,重点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等可能带来的风险。可通过加强宏观金融政策协调性、增强地方债务置换能力、加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加强数据治理与风险监管等措施,积极应对新旧领域金融风险隐患。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只有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和市场规则体系,持续优化维护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才能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坚实制度保障。要在法治轨道上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规范金融创新边界,补齐新兴金融业态监管短板,以良法善治为金融体系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及时化解风险,激发金融资源活力。金融资源只有有效配置至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才能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系统出现大量资金在部分领域空转的现象,使实体经济发展受限。为此,要针对不同风险分类施策,及时化解风险,疏通金融“血脉”,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高风险领域有序退出,更好流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前沿阵地以及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
(作者分别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金融学院副院长)
(本版文章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组稿、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