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力遵循。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美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美育元素在涵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核心价值和融合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融合美学与思政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功能属性,进一步丰富美育研究的视角和范式。
运用红色元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优良传统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美育价值。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如革命精神、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从美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红色文化中的美育元素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
以党课和“两课”教育为主要载体。党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两课”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党课和“两课”教育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讲座、红色电影欣赏、红色歌曲演唱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发挥“样板”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学生党支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创建“样板”党支部,融入红色元素深化党支部品牌,开设红色创新训练营、红色流动课堂,积极开展红色主题党课、红色文化沙龙等活动,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和带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践行红色精神,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运用绿色元素,倡导绿色生活与生态道德意识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元素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大学生必修课程体系,开发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和生态美学教育。组织生态考察、环保志愿服务、绿色主题文化节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开展绿色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特殊节日,策划绿色音乐会、环保电影节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环保理念;举办绿色主题展览,展示环保科技成果、绿色生活案例;邀请环保专家、学者进行绿色讲座,为大学生解答疑惑,激发其环保热情;发起绿色公益行动倡议,如校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挑战等,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结合校园文化,打造绿色校园。加大校园绿化力度,种植本土植物,建设生态景观,打造绿色生态校园。注重校园环境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与美观。举办环保设计大赛、绿色创意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创新思维,设计绿色产品、提出环保方案,为环保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校园内推广绿色出行方式,设置自行车租赁点、鼓励步行或骑行上下课,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
运用橙色元素,培养健康社会心态与健全人格
开展生命教育,培养积极生命观。鼓励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无论是成长中的挑战与突破,还是平凡日子中的温暖与感动,以主体性视角的讲述,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共鸣,激发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构建系统化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涵盖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心理健康等内容,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组织生命教育讲座、心理健康工作坊、健康教育体验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学会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融入橙色元素,培养积极情绪。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巧妙地融入橙色元素。举办一系列充满阳光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户外拓展、体育竞技、文艺会演等,让大学生在参与中释放压力、展现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开展以橙色元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阳光心灵月”“希望之星”评选等,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和宿舍文化氛围,举办主题班会、宿舍文化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与信任。引导大学生参与绘画、音乐、舞蹈,鼓励他们以橙色元素为灵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艺术的力量培养积极情绪。
注重实践体验,提升心理素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支教扶贫、环保行动,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市场调研、项目策划等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抗压能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运用黑色元素,强化反面警示与自我认知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反面教育。反面教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比较鉴别、警示警醒、反省内求的独特优势。依据时代特征与大学生群体特性,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警示性的反面案例,如贪污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现象的具体实例。深入剖析案例的背景、动机、过程及后果,揭示其背后的错误价值观与行为逻辑。将案例引入课堂,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案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启示。通过思维的碰撞与交融,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错误思想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与鉴别能力。
运用艺术形式展现黑色元素。选取反映社会阴暗面、人性弱点的优秀影视作品,组织大学生进行观看与讨论。通过影片中的情节、人物及画面,让他们直观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激发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鼓励大学生参与以黑色元素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如摄影、绘画、戏剧表演等。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让他们深入理解问题本质,引导更多同学关注并思考相关问题。
结合校园文化进行实践体验。开展以黑色元素为主题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民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围绕黑色元素相关主题,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激烈的辩论与深情的演讲,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与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分别系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