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向

发稿时间:2024-07-11 13:49:00 作者:徐耀强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讲过:“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又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历史已经证明,从古至今人类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前提就是要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而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是实现生产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路向之一: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有一个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8世纪以来,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并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抓住了机遇,发展势头甚至赶超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道,可以说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道规则和比赛进程。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跃迁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着力打造“一体两翼”新格局。“一体”指的是科技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两翼”分别指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未来产业则是指已经出现产品原型、但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业,却在未来是可以形成实质生产力的产业,例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产业。

  因此,要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这种乘数效应表现在它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当前,最关键的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沿着创新链集成人才链、资金链,布置产业链、打造价值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路向之二:坚持数智赋能,着力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纵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他又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并日益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比如,ChatGPT和Sora的横空出世已经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数字电厂、数字煤矿、数智制造工厂的加速发展也是最好例证。

  数智赋能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例如,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带来设计制造一体化发展,会缩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长度,同时使得制造业不再依赖于简单劳动,提高了制造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第二,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再局限于线下实体空间,线上虚拟空间同样也可以开展生产、制造和服务,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领域正在深化、有效性正在提高,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也因生产空间扩大而不断扩展。第三,数据和算力本身成为了一种可开发的新型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数据量和算力呈爆炸性增长,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算力则是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型生产力。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突破应用,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日益凸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生产力跃迁升级,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路向之三:坚持绿色运营,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已经开始了“倒计时”。无疑,“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政策“指挥棒”的调整,必将在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行为逻辑、要素配置等方面带来系统性的影响。

  当前,一种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绿色运营”模式正在我国广泛兴起。“绿色运营”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经济的生产”,也就是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以最小的资源耗费获取最大的物质收益,从而有效降低物耗和能耗;二是“清洁的生产”,也就是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和生产过程的生态优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道德的生产”,即强调生产过程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绿色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

  路向之四:坚持制度变革,着力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因此,体制改革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当前就要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破解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供给。比如,打破地域、单位、部门的条块限制,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又比如,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再比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新质生产力需要同“新质生产关系”相互配合,即在生产关系维度,它内在地需要“制度组合”与之相适配。特别是新的要素、要素组合和产业形态,要求对经济主体形成新激励、新治理,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由此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命题,又是基于经济和社会系统工程的体制改革命题。

  (作者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