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培养讲故事的人

发稿时间:2024-02-26 14:54:00 作者:海兵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鲜活体现。目前,全国共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中央宣传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85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等十四部门命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的红色旅游规模巨大,每年接待参观、游览的群众数以亿计。

  宁静的旧址、沉默的馆藏承载着红色记忆、蕴藏着红色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多年来,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教育基地和经典景区的发掘保护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军队系统活跃着千千万万专业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他们作为沟通陈列与观众的纽带,综合运用知识和语言艺术,结合播音、演讲、戏剧表演等多种专业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他们是与广大群众面对面的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的教育功能,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感染人、教育人的红色故事广泛传播,2018年以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在上海、北京、河南等地陆续举办了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大赛的主题分别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致敬国家丰碑”“致敬新时代,讲好新故事”。

  大赛及赛后集中展示活动的精彩内容,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短视频等方式进行了全媒体宣传,相关视频资料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视网、文化和旅游部政府网站及微博、微信和多家视频服务平台展示。主办单位搭建平台、严密组织、科学推动,参赛选手深入研究、精心打磨、倾情讲述,媒体宣传多屏共振、平台互推、下沉传播,一个个红色故事在讲述、传播中,擦亮了历史底色、点燃了爱国热情、厚积了精神财富、升腾了传承活力,生机勃勃。

  四届大赛,报名参赛的选手除了红色场馆专业讲解员,还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群众中的志愿讲解员,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部队官兵、大中小学生、公务员、教师、职员、科技工作者、媒体工作者……有幼学孩童也有耄耋老人,群众的广泛参与,反映出我国讲解员队伍人才储备的雄厚基础,也让“人人都是红色故事讲解员”成为可能。

  五年中先后有六百多名选手从大赛的基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赛的参赛资格,他们都具有相当的职业经历和讲解经验,在大赛主办单位推动下,各地主管部门将积极参与大赛作为促进红色旅游讲解员队伍的培养和锻炼、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的重要形式。为选拔出符合大赛要求的优秀选手,各地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文化和旅游部门具体承办,借鉴全国大赛的组织形式,探索、创新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选拔方式,特别注重引入公证机构等多种力量对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力求赛事公平公正、扎实有序开展,从选拔、推荐环节即已启动的科学严密组织,为大赛添加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注解。

  大赛分组进行比赛,每届决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优秀讲解员”和“优秀志愿讲解员”若干名,获奖人数很少,但赛事的精心安排使众多未能获奖的选手同样收获颇丰。主办单位要求各地努力为参赛讲解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大赛组织选手培训、模拟演练、一对一赛前辅导等,全面提高选手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大赛来自党史、党建、军史、旅游、讲解、表演、新闻等多专业的评委进行现场点评,既为选手提供专业指导建议,也为观众提供多元评价视角;点评分析优缺点直言不讳,大到素材选取、台本写作、台风培养,小到词语发音、话语节奏、身体姿态、情绪把控,为赛场增添了培训、学习、交流、互动的色彩。特别是第三届大赛,在特殊情况下创造性实施云讲解、云比拼、云观赛,全国各地讲解员通过央视新闻H5专区报名参赛,网络赛段+电视赛段,现场专家评审+网络媒体评审,精彩的赛事与鲜活的故事一同融入了选手和观众的记忆。

  红色故事不同于英雄传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大赛要求选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聚焦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深挖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选手们对素材深入研究,寻找线索实地走访,还原英雄壮举背后凡人日常的情感逻辑、矛盾问题、复杂心理,把温暖生动、可感可亲的英雄人物带到观众面前,生发共情,催人奋进。立体而丰满的红色故事直抵人心,打动了现场评委、观众,也触动了无数网友。

  讲故事既要叙事,也要陈情、说理,讲述者娓娓道来需要时间,而观众的注意力资源有限,讲述必须在浓缩精练的同时,紧紧抓住观众,才能提升传播效果,6分钟、4分钟甚至3分钟,大赛的不同赛段对讲述用时均进行严格限制,以凸显选手专业能力;在自选讲解时,选手大多选择与自己亲历、参与或实践有关的故事题材,用亲身经验的内生感动引发观众共情,而决赛采用抽取讲解主题的安排,要求选手不能仅仅熟悉自己日常讲解的内容“念自己的经”,而要对党的历史、革命精神有整体的认知,更考较选手业务功底;历届大赛在决赛阶段先后使用过抽取讲述对象、终极问答、挑战100秒和笔试等形式,要求选手对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深入阐释,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还要因人制宜采用富有针对性的讲述方式……赛程设计各方面的细致安排,融贯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要求,为红色故事讲解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设定了更高的标准。

  大赛的持续举办,推动了红色文化的研究探索挖掘和思考理解阐释,彰显了红色故事的当代价值;大赛精彩内容的碎片化制作传播,提升了红色故事内容与价值观念传播的覆盖面。在传播互动中,大批网友借助自媒体内容的生产嵌入了红色故事讲述和传播的框架,越来越多听故事、有故事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