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构成要素及演进逻辑

发稿时间:2023-01-10 12:40:00 作者:田红芳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与核心素养,事关高校立德树人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等多元要素所构成的动态结构,这些要素交互耦合、有效衔接,在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中构建起政治认同的整体系统。

  政治认知: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

  政治认知是认知主体对政治现象与政治生活等的感知、理解、辨识、评判,包括人们对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体系、政治设施、政治系统功能的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

  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育训练习得,二是职业生涯中持续不断的理论更新,三是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感知。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水平,必须首先强化政治认知这一“起点”。首先,从源头抓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吸引力,强化政策支持,开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人才的培训支持计划,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师准入标准,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培养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学缘结构完整的青年思政课教师后备队伍。其次,完善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更新的监督机制、奖励机制等,激励青年思政课教师持续学习更新理论知识,确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完整、及时、精准的认知,从而向学生准确、有效地传递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再次,密切关注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动向,关注各类社会热点可能对其产生的思想波动与观念影响,特别是注重培养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引导其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的技术优势,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分析、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做政治认知上的“明白人”。

  政治情感: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内生动力

  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对政治生活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构成政治生活的各个要素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感受和心理倾向。

  青年思政课教师肩负特殊的政治使命,需要在实践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情感,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避免政治情感的波动与淡化。一是强化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增强其对职业身份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调动青年思政课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进而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实现职业认同和对政治体系的共情,增强政治情感。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政治仪式、主题活动厚植政治情感,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参与重大政治活动、重大政治仪式、重大政治任务等的服务保障、宣传贯彻,沉浸式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三是关注青年思政课教师合理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合理保障,确保分配正义,提升工作满意度,源源不断进行正向的情绪补充。四是重视社交媒体对政治情感培养带来的影响。警惕那些煽动负面情感以实现自身政治意图的敌对行为。许多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情感并不天然免疫,需要及时予以关注、教育和引导。

  政治态度: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关键环节

  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产生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系列成型、系统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信仰。政治态度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经历情感和观念等的反复碰撞、磨合、演进,才得以巩固。

  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实现政治认同,需要从根本上强化政治态度,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一是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青年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需要从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自豪感、自我实现感、社会认同感等多维度发力,重视青年、关心青年,使青年思政课教师增强主人翁意识、担当立德树人大业的使命意识、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进而坚定与其社会角色相匹配的政治态度。二是强化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养成,按照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培养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博学的知识底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学行为、严于律己的个人风范,实现情感人格与政治人格、道德人格的高度统一,自觉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形成共鸣,形成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态度。三是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增强对现实的反思与观察,青年思政课教师超越封闭狭隘的视野局限,以更宽广的视野观察问题,以更宏大的格局思考现实社会矛盾,培养坚定的政治态度。

  政治实践: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最终落地

  政治认同是兼具意识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概念,政治体系的长期存在,不仅需要心理层面的认同,更需要政治主体的实际支持行为,表现为政治主体自愿以政治体系的要求规范其自身行为,并主动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宣传,政治实践是政治认同的落脚点。

  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年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宣传、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传道”重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对学生的教育本身也是对自身政治认同的强化。另一方面,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行为体,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等,这些行为是寻求政治认同和表达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青年思政课教师自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并主动对教育对象开展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引导等,彰显出这一群体政治生活的鲜明实践属性,进而实现政治认同的有效落地。上好思政课是青年思政课教师参与政治实践并借以强化政治认同的第一要义。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六要”标准、坚持“八个相统一”,守正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在育人实践中将坚定的政治信仰与优良的政治品格传导给学生,完成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责任与使命。青年思政课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活动,在各类政治活动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实践中升华认识、强化认同。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生成过程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实践等多元要素的有机结合。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将外在的政治理念、价值、观点等融入自身的思想意识与精神世界之中,在理性认同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共鸣,内化为自身的政治价值观,产生坚实的政治定力与政治信念,再通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践有效落地,在完整的互动链条中实现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有效跃升。

  (作者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的内在机理与实践取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