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8个月后,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首次回应毒胶囊事件:整个工业明胶产业链被曝光,肯定触动一些人、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通过种种手段压制我本人,也包括对我单位施压。许多人不知道,以为压力来自台里,其实不是。许多人以为我是被台里处分了,其实不是。央视是让我避避风头。(12月26日《成都商报》)
赵普被央视“雪藏”几个月,原来只是为了避风头!凭着央视的影响力,是什么样的强大利益集团,能让央视也这么委曲求全?再仔细读赵普的回应,疑惑更甚从前——
赵普最初微博爆料的并不是毒胶囊,而是老酸奶和果冻!
4月9日,赵普在个人微博上写道:“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后来之所以扯到皮鞋,是因为《经济观察报》记者朱文强当天也在微博上印证了赵普的说法:“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
而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作坊用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企业制成药用胶囊,并没有涉及老酸奶、果冻。
疑问就在这里,工业明胶流入老酸奶、果冻行业的证据链并没有出现。究竟是赵普当初微博里的片言只语污蔑了老酸奶和果冻,还是央视不堪压力“屏蔽”了涉及老酸奶、果冻的内容?如果是后者,那么避风头的显然不仅仅是赵普。
每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之归咎于监管不力。可如今面对赵普的“避风头”之说,似可折射出监管的困窘。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有些监管不力,还真情有可原。
11月25日,在央视《晚间新闻》中,赵普如是评论:“在所有食品安全事件中,各类行业协会……对本行业出现的问题,是秘而不宣,悄然公关?还是坦白问题,欢迎监督呢?”这个疑问,也是公众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