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图为中新社发 尹志烨 作
科学性指引,强制性规范,集约化发展,政府网站可望告别花拳绣腿式摆设。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政府网站发展指引》让地方政府网站倍感压力,也让人民群众多了几分期待。
互联网时代,亿万网民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交流信息。网络对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过政府网站为民办事、与民互动,既提高办事效率,也方便群众,让群众少跑腿,使政府与群众更贴心。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政府网站多为应景赶时髦的摆设,几经整改,面貌有所改观。今年5月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显示,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达91%,我国政府网站“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四不”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但是目前仍面临开办关停无序、资源共享难、服务实用性差、安全防护能力弱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缺少集约化功夫,空空洞洞、羞羞答答、懒懒散散,使得政府网站成了花拳绣腿式摆设。
这些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地方领导对网站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建政府网站是打开权力之门,失去了掌控钥匙,手中的权力不再神秘,有身份矮化的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地方的政府网站,用群众的话来说,是“打开了窗户,还关着大门”,群众伸着头扒着窗户朝里望,望见的只是若隐若现的政策雾团。
懒政这一行政作风顽疾也是政府网站建设的绊脚石。建一个行政网站,养一批吃财政饭的闲人。有的政府网站主页更新的频率很低,只是将一些虚头巴脑的八股文件挂在网上滥竽充数,糊弄群众,没有实质性内容。有的甚至成了“僵尸”,麻木呆板,没有新鲜感,更没有实用性。
此外,追责不力也是政府网站建设滞后的一个因素。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大,地方领导要被追责,GDP拖后腿,大会小会要被点名亮相,唯独政府网站建设落后鲜有被问责的。考核机制也不健全,大多是例行公事走过场,检查过后,网站面貌依旧。
政府网站其实就是政府在虚拟世界的脸面,可曾几何时,一些奇葩回复、政策雾团为群众所诟病,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因而被称为政府“脸上的伤疤”,成为不作为、搞形式主义的反面教材,好事被办砸。老百姓透过政府网站看到的只是一张苍白的伤痕累累的脸,难免会寒心会失望,滋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获得感的体验。
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引领各级政府网站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府网上服务能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既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现实需要。
有鉴于此,《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对政府网站管理体制、内容功能、发展方向、集约化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规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指引》明确了政府网站集约化的具体路径和要求,通过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内容服务,实现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整合安全、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
集约化是网站科学管理的路径选择,是大势所趋。从功能角度看,很多基层政府网站维护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下、服务功能薄弱,无力承载政府网站的复合定位,必须位置上移,向上集约;从资源共享角度看,分散建设必然导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通道堰塞湖”。集约化之后,则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数据盘活,通道畅通;从安全角度看,基层政府网站的安全防范水平低,网络防火墙不坚固,无法防御黑客的攻击,特别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攻击;从节约投资角度看,又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财政投资效率。
因此,《指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门要开设政府门户网站。原则上一个单位最多开设一个网站,乡镇、街道原则上不开设政府门户网站。这样就保证了政府网站的集约化发展,也避免了花拳绣腿式的拳脚功夫展示。
政府网站“颜值”如何,主要看信息是否“解渴”,办事渠道是否畅通,社会效益是否惠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发布,既是标尺,也是要求。规定动作的“硬杠杠”特别是集约化要求,必将给政府网站发展带来生机,给人民群众带来利好。(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