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学习贯彻党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系列评论之五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青年发展规划》从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10个领域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和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心、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中,“婚恋”这个在青年时期“最为甜蜜的任务”,《青年发展规划》也给予了大量篇幅的着墨,充分回应了当代青年的普遍关切。
婚恋,让青年男女从单独个体最终结为夫妻,既浪漫,又庄严。浪漫的是,婚恋能够承载起青年对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想象;庄严的是,它代表着新的家庭成立,并以此为基础,向社会衍生出一条汇聚着伦理、经济和继承的“新支流”。从宏观辩证的角度而言,婚恋对社会所贡献出的力量,正是人类千百万年以来繁衍至今的原动力之一。而从当下社会发展的语境而言,青年在婚恋中所产生的力量叠加,往往又是“一加一大于二”。因此,《青年发展规划》对于青年婚恋的关注,就不是简单地介入到二人世界的“你侬我侬”,而是从大环境中形成一种“轻推一掌”,让青年能够在婚恋中汲取到可以借鉴人生的力量,从而完成两个人的螺旋向上。
“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青年发展规划》对青年婚恋的这番落脚,道出了当下青年婚恋的实质和路径。未来10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青年要担当的角色,不仅举足轻重,更是继往开来。良好的婚恋状态,是让青年奋斗的“后方稳定”,也是青年追梦的“肩膀可依”。在此语境下,《青年发展规划》对青年婚恋观念点出了三个核心要素——“更加文明、健康、理性”,也切入到社会的现实图景。
在当下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之际,社会面临着转型升级,这种不可逆的大趋势,让身处其中的青年,也随之共振,并接受着时代巨变的洗礼。而婚恋,也仿佛面临着“新常态”。青年的选择从单一变成多元,但由于网络的“天涯若比邻”,又无形对现实产生了多维度的迷离。加之法律的日臻完善,道德的群情拱卫,物质的直接表达,情感的冷暖自知,都让青年婚恋这一社会关切产生巨大变量,同时又映射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青年要谈及婚恋,仿佛最不可回避的,就是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由电视相亲节目派生出来的“拜金女大讨论”,要动用红头文件来执行的天价彩礼,让人高攀不起的学区房房价……一些青年感慨,婚恋渐渐变成了用物质堆砌的择偶行为。这种声音,虽然不是说代表绝大多数,但其中的情绪性,不可回避。
但仔细沉思下,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青年婚恋之建筑是与生俱来的?不都是用自己拼搏得来的一砖一瓦平地而起?追梦奋斗的相伴,这足以成为青年发展的动力——勤恳工作,努力奋斗,为自己所爱的人遮风挡雨,为彼此梦想勠力同心,这是因为美好的婚恋让人倍感未来可期。把无数这样的“小我”放大,不正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一种“大我”?
对于更多青年而言,两个人在一起去追梦奋斗,更意味着最好的相伴,也是实现人生规划的敲门砖。它让青年能有自信去摈弃“唯物质论”,去拒绝物质的绝对领导,去辩证地看社会的经济语境。这也正是回归了《青年发展规划》中“更加文明、健康、理性”的青年婚恋观念。
经典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有句台词:“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上、森林里、沙漠上,过上20年。”从中尉到将军,不正是青年追梦奋斗的一个淬火炼金的过程吗?和生命另一半见证、陪伴、助力“从中尉到将军”,不也是年轻的自己之人生升华?
期盼祖国的大好青年都能有这样的相知相守,在中国梦的大道上,为共同奋斗的目标在一起,为彼此担当的责任打拼,为两人未来的幸福努力,这样的婚恋,才是真爱,才是最美。(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学习贯彻党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系列评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