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清明,本离青少年很近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7-04-01 08:5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邓海建

(青年学生参加清明节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假来了,艾草叶香了。有人休闲,有人扫墓,有人开启购物模式,有人选择出游……这始于周代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流变中,悄然转身,奔腾而行。

  对中国人来说,清明是个大日子。《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大把春光暖心而至,农耕传统带月荷锄。清明就是这么个节气,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最初的本意,在于提请沉湎于“春风十里”中的诗意人生,亦要观照得见脚下的土地和生计。

  清明是个大日子,还因为在这个节日,中国人往往都要祭祀先人、慎终追远。这个日子,更是青年人缅怀英烈的时节。今年清明前夕,“江苏青年民警清明节前祭奠公安英烈”、“在渝央企青年举行‘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于一个家族来说,追忆祖辈和先人,是家风使然;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清明节,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个很亲近的日子。

  一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大的历史也好,小的家史也罢,不忘来时路,才真懂初心。另一方面,清明本来就是个舒爽放松的节日。比如自唐代始,扫墓就和踏青交织在一起。大诗人王维写道,“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哀悼祭祀之后,顺便在大好春光中骋足青青原野,亦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方式。何况,古代的清明节,几乎就是年轻人的游乐节:又是蹴鞠又是秋千,又是插柳又放风筝……简直就是标准的听从内心召唤、放飞自我的“派对时间”。

  深情又多情的清明,完全契合年轻人的天性。

  中国青年,理当更爱自己的节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提到一个现象,“万圣节这个舶来的节日,如今大有‘本土化’的趋势。而今这种狂热居然‘低龄化’到幼儿园,这种风气该刹刹了。”这话固然见仁见智,但也提醒公众关注一个现象:洋节吊打传统节日,年轻人热衷过洋节。这种PK的结果,恐怕不能简单归罪于自己节日的“单薄”。就比如清明节,过于沉郁而形式,看起来庄重有余,却又人性不足,不仅让孩子亲近不起来,也悖逆了节日的本意与旨归。

  我们固然要旗帜鲜明让青年人热爱自己的节日,但,前提是我们得先让传统节日焕发人性的魅力,让广大青年读懂、体味到清明节深厚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其实,传统节日文化,也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承续下去。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节日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分野,更要从高高的神龛上走下来,从抽象的概念处走下来——会唱戏,还要懂得APP;会抒情,还要活用大数据。让节日文化能猜中青年人的情绪,让节日活动能跟上年轻人的节拍——就像本来面目可亲的清明节,就该回归温润大雅的人间。

  与中国青年更近的节日,才更像是中国式节日,才能在文化自信与精神图腾的DNA中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