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以网络扶贫消弭童工现象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12-02 08:2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蔡恩泽

  11月29日在江西宁都举行的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与近日被媒体曝光的江苏常熟童工现象隔空不期而遇,两则信息的交集催生出合乎逻辑的推理,网络扶贫或可消弭童工现象。

  童工现象的根子在于贫穷,贫困家庭的家长因生计所逼,不得已而让未成年子女离乡背井,辍学打工。而新读书无用论的泛滥,也让一些家长把经济翻身的希望寄托在未成年孩子早日打工挣钱上,认为此举或许有活路,或许有出头之日。

  而同样是童工,有被逼的,也有自愿的。身在血汗工厂,干着牛马活,但不用劳心费神去读书,这里还有肉吃。当这些贫困孩子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时,辍学的“实惠”已战胜读书的“虚拟”,打工之路虽劳累但很现实,而读书成才是很遥远的事。

  当然也有一些童工的心底深处埋藏着美丽的梦想,那泛着油墨香味的课本,那洋溢着朗朗读书声的课堂,时不时地撞击他们幼小的心灵。当代高玉宝们“我要读书”的呼喊催人泪下。

  贫困的阴影笼罩着童工们的心灵,这是总体达小康水平的社会大环境下亟待解决的扶贫攻坚问题。正是在此社会大背景之下,网络扶贫应运而生。

  网络扶贫可为贫困家庭架设起通向脱贫致富的金桥。作为此次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的东道主,宁都所在的赣州是江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构建贫困山区四通八达的网络,着力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近120亿元,带动了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20多万人创业就业,已建成电商脱贫站点1336个,覆盖贫困户27万户,打造出了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及“廖奶奶咸鸭蛋”“老俵情”等一系列网上品牌。告别了贫困,赣州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率显著提高,在家有肉吃,还能上学读书,孩子们回到了久违的课堂。

  网络扶贫开拓了贫困百姓的认知视野。童工问题,说到底,就是在童年开始赚钱,还是在童年学习成年后再赚钱之间二选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童年阶段学习知识,培养认知能力,对成年后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好处。而一旦错过这个学习窗口,成年后很可能就会陷入低技能劳动中,导致脱贫群体再返贫。在网络红利的滋养之下,原本贫困闭塞的农民,不但口袋富了,脑袋更开窍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贫困山区农民们日趋达成的共识,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长本领有出息,更多人的目光从脚下延伸到大山之外的远方。

  网络扶贫为贫困儿童提供了学习便利。网络面前无贫贱富贵之分,网络开放、包容、共享的属性让贫困儿童感受到虚拟世界的神奇。一根网线拉近闭塞山区与外面的距离,特别是网络远程教育将各种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跨越空间距离的限制,惠及千家万户,在家里就能在网上汲取最先进的知识,为山区孩子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条件,弥合了城乡差别,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此,此次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15家单位联合发起正式成立网络公益扶贫联盟,担负着让“网络红利”广泛充分惠及贫困地区人民的使命,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互联网,不让贫困地区、人口在信息化时代掉队。将“老少边穷”地区的非网民转化为网民,开拓农村互联网应用市场,弥合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让亿万人民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加广泛而且充足的获得感。

  而近期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则要求对贫困家庭开通一户一终端。采用社会捐赠、公益基金、财政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在已经通电、拥有大学生村官或科技特派员等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开通绿色通道,为贫困家庭提供一个可以接入宽带网络、简单易用的定制终端。

  扶贫济困,网络先行。消弭童工现象,网络扶贫是一条可行之策。在网络扶贫的恩泽滋润之下,在“两个确保”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之日,童工现象或将成为历史陈迹。(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