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和颐启示:对,快去救她!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04-08 11: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舒圣祥

  网友“弯弯”在和颐酒店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据报道,警方已于昨日21时许,抓获了涉案男子李某。事件有了进展,但安全和真相却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尚未见涉案男子作案动机和背景介绍,也未见涉事酒店有更进一步的诚恳的解决行为。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警方的“进一步工作”。

  事实的披露和真相的解答,是众多网民的期盼。不可否认,汹涌的民意在助推事件的解决。各种观点和看法继续在网络空间蔓延。无论是各种义愤填膺,还是诸多理性思考,都表达了网民的共同心声,那就是社会的安全,道德的标尺,以及正义的力量。

  对这一事件的思考,已经远不止于讨论酒店安保问题与管理问题,更上升到了反思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发生在网友“弯弯”身上的事件,在某个时候或许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利益相关,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于是,“道德滑坡”、“正义乏力”这一几年前网上热议的话题,又被翻新。当年“小悦悦”事件,给予了网民深深的反思,各种措施办法纷纷出台。道理足够明白,为何时至今日,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依旧“光鲜如昨”?

  一个诡异的现象是:当在网上讨论时,每个人都正义感凛然,言辞恳切,似乎不解决此事不足以平民愤。可一旦进入现实,却常常冷冰冰,甘做沉默的大多数。难道真的正如一名网友所说“网民不上路,路人不上网”吗?

  我们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正义之心。但在需要伸出援手的突发情境里,个人行为却不尽相同。行为首先遵从于个体对事件的判断,在判断中由于种种原因极易产生顾虑。比如这次事件中的保洁员。事实上,如果没有他在旁边一直跟着,事情的结果也许会糟糕更多。他一直跟着,说明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管;他没有“强烈地制止”,说明他对事情有误判,可能以为只是情侣间闹别扭,他作为“外人”不好过度干预。

  对于酒店保洁员而言,他接受的是顾客是上帝的培训,在没有完全搞清楚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他尚不敢贸然做出行动;毕竟,像这种在酒店公共场所公然拖拽陌生女孩的奇葩渣男,生活中实在是太少见了,违背了保洁员和我们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的常识判断。之所以几个住客只是看了一眼就走过,之所以最后施救的女住客也是站了半天才出手,都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与南京彭宇案之后,不敢扶老人的“担心被讹”心理不同,此次事件中人们最大的担心,其实是怕自己义愤填膺地去管,结果却像个傻子一样换来一句“关你屁事”。又或者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之后,英雄“流血又流泪”。规避麻烦保护自身安全,皆是源自一种本能。但是安全感和无力感缺失却是现实存在并且值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此次事件中,或许“旁观者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现象最能解释幕后的原因:紧急事件现场,由于旁观者的存在,个体的利他行为受到抑制,受害者得不到帮助。现场的人越多,人们就越倾向于袖手旁观,受害者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责任扩散——在旁观者众多的情况下,不仅帮助受害者的责任感会扩散,不帮助受害者的自责和内疚感也会扩散;多元无知——每一个不明真相的人都通过其他不明真相的人来判断情况,结果依然是大家都不明真相。

  女子酒店遇袭事件中,保洁员和女住客没有及时施救,责任扩散与多元无知都有体现,看上去的“冷漠”,很可能是旁观者效应的显现。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如果你不幸沦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你不仅要大声呼救,更要知道有个旁观者效应,从人群中指定一个人来帮助你,明确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以及他可以做什么。

  和颐酒店事件警醒我们要跳出旁观者式的冷漠,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精神”不应成为古旧的童话。不论你是酒店的服务员,还是经过的路人,都应该刺破旁观者效应的泡沫,打破让人倍感孤独无助的可怕沉默。除了一直跟随,更要主动问清情况,不要被自我判断给限制,克服想象中“如果搞砸了”的焦虑,这世界奇葩很多,我们遇到的也许正是其中一个。要知道多元无知的概念(别人很可能是不明真相的),要知道责任扩散的效应(别人无动于衷不是你无动于衷的参照标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假若现场只有我一人,我会怎么做?对,快去救她!(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